2013/05/16

台灣沒有魯迅?沒有狂人嗎?北京新青年劇團的《狂人日記》


演出:北京/新青年劇團
時間:2013/05/11 19:30
地點:台北市華山1914文創園區烏梅酒廠

文學顧問:薛毅
編劇:莊稼昀
導演:李建軍
制作人:夏茂恬
演员:张加懷(狂人),劉彪(大哥),江海燕,王维佳,楊明晨(樂手)


華山也曾是廢墟----日治時代的酒廠被台灣煙酒公賣局接收又棄置的「鬼屋」,二十年前被藝術家非法「佔領」來做展演,幾經抗爭成為合法的藝文用地,而十年前又在「文創產業」的國家政策下重被接收,成為今天帶小資風的「文創」面貌。這次在從北京來的《狂人日記》中,湊巧還華山本然面貌:挑高的酒廠屋頂、裸露的結構柱、不見油漆和壁紙,在清水泥地板上,紅磚散落,四人高坐磚塚之上,如四根殘柱,整個畫面宛如裝置藝術,隔著一池碎磚與三面觀眾在凝重空裡對峙。

燈一亮,坐在磚頂的人便一人一句噴吐出「偽善」、「無恥」、「卑鄙」、「貪婪」……,拼盡全身力氣,字字如鎚,突然間令通俗罵人的字彙,變得比大篇文章還意蘊無窮、力道萬鈞,神似原著小說「以警句打擊他人要害似的短文」(龍瑛宗語)的特徵。非嚴守小說的線性敘事邏輯,卻更加真實呼喚作者的寫作情感。暴烈的電子音樂質地也相當配襯,巨大的憤怒轟然推倒理性框架,從空間性、視覺性、聽覺性,直接從觀眾的神經直搗心靈,完然是劇場手法而不帶半點「話劇」型態的一部作品。

主角「狂人」穿著白色紙衣走入碎磚場中,起初明顯與他人不同。他帶著一瓶礦泉水,自頭淋下,漸漸濡濕破爛了紙衣,露出下身黑褲及裸裎的上半身。他起初是控訴者,滔滔控訴那疊起兩人高度、在燈光下鬼影幢幢如鬼魅的「大哥」;直到那句「你也有份的」的反控訴,使他徹底崩潰,明白了置身在一個誰都不能倖免的「吃人」結構裡,永生永世,裡裡外外,代代不得翻身。

全劇緊扣「我翻開歷史一查,這歷史沒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頁上都寫著『仁義道德』幾個字。」、「字縫裡看出字來,滿本都寫著兩個字是『吃人』!」的意象,凝鍊有力。狂人暴走磚屑上,推倒磚柱,仆身磚堆,以肉身殘酷意象傳達那無路可去的憤怒----是九十五年前魯迅的情緒,也是我們當代的情緒,故令人更真真切切體會到「這歷史沒有年代」的絕望。

瞭解大陸輿勢的觀眾,或許很快能聯想城市快速拆遷引發多起人民自焚抗議事件;打從狂人進場,便知到那淋頭的不是水而是汽油,那碎磚不是別的而是城市發展時傾倒的殘骸。但對大部分的台灣觀眾來說還是太隱晦而不容易理解的。台灣媒體儘管號稱民主、擁有完全的報導自由的,但對彼岸人權問題嚴重忽視不報,甚至對近在咫尺的爭議拆遷事件也經常含糊其詞(如華光社區)。可見制度的禁錮拆撤還容易些,人心的禁錮拆撤最是困難;魯迅的指控既是超時空也是超國界的。

2008年台灣的身體氣象館曾以《狂人日記》九十週年之名,召集製作改編《魯迅二○○》,以「身體」劇場形式表達「人吃人」的不理性狀態,表達被宰制者的沈痛。然而,對台灣大多數民眾來說,「魯迅」仍是個模糊遙遠的名字,就像我們在朝代嬗遞中被統治者刻意消抹的許多記憶,而渾然不知40年代黃英哲龍瑛宗、楊逵、藍明谷等本地文化人如何評介魯迅;又在相隔半世紀兩岸重新開通之後,戴上主流媒體加諸於民眾的一副偏光眼鏡----抽去脈絡、塗銷歷史、巧組拼裝地----在理解我們的世界、我們的位置、我們的未來……。於是,無知者總狀似合理,求真者反癡顛如狂,好一大本人吃人的歷史所以循環不盡,「沒有年代」。

有點溢出戲外了,但有力道的劇場正如真正的文學般「力透紙背」,把虛構的力量彈回現實人間,對話著。

延伸閱讀:


大陸網評:任明揚超級潛水艇

台灣劇評:劉天涯薛西林正尉


沒有留言: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