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2

山寨不敗,評《美麗小巴黎》

時間:20155214: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2樓藝文空間
製作:盜火劇團

劇場角落亮起彩色燈泡鑲起的「PARIS」,和假髮女郎在樂師旁慵懶唱香頌,在開場瞬間,令人錯以為來到山寨版的巴黎小酒館內[1];接著,另一端亮起的旋轉木馬式的光影戲也很軟調──然很快答案揭曉,小巴黎、小酒館、小香頌、小木馬,皆非重點,「山寨」才是正解:山寨版的「豪宅」、山寨版的「家園夢」、山寨版的「國家建設」、山寨的「人生夢想」……。資本主義構築出來的消費符號,滲入每一個現代人生活隙縫,逐退了真實,也蒙蔽了正義之辨。

「小巴黎」其實只是一枚地產商的文案符號,故事坐落於中國某個鄉村,但發生在台灣,或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亦無不可──資本主義挾國家權力開道,「合法」掠奪土地資本,剝削及夷平在地人文、歷史記憶、百姓資產,這已經是全球化現象──而猶如影戲中的旋轉木馬般,與這建案有關的小人物,一個角色接一個角色陸續登場:從固守土地頑抗拆遷的農民/與拿到好處就欣然讓地的遊手農做對比;到工地階段經驗老熟的建築工人/與懷抱夢想而殞命大學生對比;到大樓落成後竊佔空屋的遊民/與被金屋藏嬌的寂寞小三做對比;三組人馬六種人生樣態(撇開份量不多的工頭和富商等不計),織就一橫幅的山寨版「小巴黎」社區全景。

曾藝術村進行牆面改造計畫的何睦芸擔任舞台設計,以超現實風的巨幅壁畫,定調了這齣戲的「魔幻」基調:變形的線條及溫暖多彩的懷舊色調。演員的表現方式與其說是義大利即興喜劇不如說更像風格化動作喜劇,臉上的妝也是風格化的現代臉譜。南京藝術學院師生檔演員張博、周沛堃表現不俗,融合武功架勢的默劇動作,具有真實力道,拋接節奏精準,呈現與其咬字一樣節奏明快、抑揚頓挫、重音清晰的動作質感。台灣演員湯軒柔、楊宣哲則活潑逗趣,富於喜感,在小三(湯軒柔)驚訝一秒立變扮狗的瞬間,幾乎讓人有「人為芻狗」欲笑又悲的感慨。只可惜整體表演節奏在後半段遲慢下來,這應該與整齣戲定位搖擺於誇張、疏離的非寫實喜劇,或表現人物情感狀態的心理寫實劇的之間,態度模稜有關。

這或許反映創作者面對社會議題時的矛盾心理:以誇張的風格化喜劇碰觸嚴肅議題,使觀眾不致沉悶,又怕被指控為「消費」議題。另一方面希望觀眾同理劇中小人物的衷心,翻攪五內,進而產生反思空間,又恐淪為廉價灑狗血。如本劇輪轉到獨守空閨的小三對痛失愛狗的流浪漢產生惺惺相惜之情時,同情來得太理所當然,以致肉麻,反而喪失彈射反思空間的力道。

這齣戲的題材類似數月前台灣上映的一部俄羅斯電影《纏繞之蛇(Leviathan /Левиафан)[2]同樣以建設為名,北海之濱的小鎮,鎮長為個人貪慾強徵土地,不惜毀人家園,小老百姓意圖據理力爭而彷彿以卵擊石,幾乎是《美麗小巴黎》
的在地農民,以及台灣大埔事件的翻版。這部電影以冷冽灰藍色調和平實不帶感情的鏡頭語言,猶如巨鯨枯骨遺散海邊的畫面所暗示的神祇遠杳,或僅僅冷眼俯觀人間,彷彿對任何反射性的人類情感都不屑一顧的淡漠,沒有批判,沒有渲染,沒有譏諷,如實記述,卻拉出更為深刻的反思空間及批判力度。

因此從笑謔切入主題的《美麗小巴黎》,除非狠心冷笑到瘋駭,瘋駭到麻木不仁,不仁到與現世之荒謬差可匹配,不然這麼一齣充滿人情味的溫情小品,硬要說意圖批判未免太沈重;即令劇末改換消費符號以「小羅馬」之名重新登場,暗示此種山寨化的國家暴力將輪迴不斷,也不過像流浪藝人換個曲名和造型,就到下一家店重新開唱去,管它叫小台北、小南京還是小杭州呢。



[1] 正如導演在臉書自言本劇靈感來自:「巴黎蒙馬特古老的『狡兔小酒館』,這樣的小酒館內,想必夜夜上演小型『狂歡節』,各種通俗、娛樂、誇張、色情或者嚴肅的節目雜揉。」https://www.facebook.com/voleurdufeu.theatre/posts/616872745079804

[2]《纏繞之蛇(Leviathan /Левиафан)》直譯為「利維坦」,聖經《約伯記(The Book of Job)》中的海中巨獸,此外英國哲學家霍布斯(Thomas Hobbes1651年探討國家存在必要的著作也叫《利維坦》。導演為安德烈·薩金塞夫(Andrey Zvyagintsev)。

沒有留言: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