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1/30

《跨界劇場.人》

書籍資料
網友書評:忠+寧
我們
澳門有賣:邊度有書
便宜買: 搜主義

目錄

輯一、青年藝術家特寫

.劇場中的聲音:陳揚、陳建騏、謝韻雅。
.劇場空間的魔術師:黃怡儒、郭文泰、黎仕齊。
.請穿上我,演出(服裝設計):靳萍萍、蔣文慈、賴宣吾。
.身體藝術家(表演):孫麗翠、劉仁楠與邱茜如、陳偉誠。
.不安於界的跨界藝術家:張忘、姚淑芬、黎美光與蘇安莉等。
.劇場新手(初創劇團的經驗):石佩玉(飛人集社)、王瑋廉(瘋狂劇場)、吳坤達(前進下一波劇團)
.身心障礙者的劇團:柳春春劇社、角落劇團、新寶島劇團

輯二、從華山藝文特區到華山文化創意產業園區
劇場導演(張忘、黎煥雄 鍾喬)的「華山經驗」
2003:劇場人看文化創意產業
2003:記者缺席的時刻
2004:老煙囪和新星大廈〜誰決定我們的文化地圖?
2004:行動藝術家湯皇珍專訪
華山小史

書籍封面提供:河床劇團《美麗的莎士比亞》


人生總是以意料之外的形態呈現。

我一直以為我的第一本書會是創作,還有,我一直希望自己是與一群才能優異的創作者共同工作。到目前為止,事實都與我的以為與希望恰好相反:各種形式的合作案總是一波三折,基本上我還是一個獨立工作者。而我藉以觀察和探索的報導文字,不知不覺生產量已超過我的創作文字,當叢書主編邀我把過去的報導結集成書的時候,我才發現原來我已經寫了這麼多!

現在看來我會說我一定可以寫得更好,更好,但是時間一去不再那種在當下的溫度和質感非我後來篩濾雕琢所能達到,遂幾乎保留原貌出版。書寫之時,我流連於繽紛的現象並樂此不疲,整理時卻發現像一輯滲著記憶汁液的安靜文集,它默默記錄下許多人(特別是尚未成「大名」的青年創作者)的青春和夢想;以及我自己熱烈凝視的目光。

千禧年左右,「跨界」在表演藝術圈像一道時髦的旋風,我對它一直保持距離,不肯亦步亦趨;沒想到必須為這一切取個名字時,我還想不出其他更適切的名詞:範圍跨界於劇場不同領域,內容跨界於人物顯影和專業介紹之間,筆調跨界於專業與大眾媒體。回想起來,那幾年大家的心都有股蠢蠢欲動、跨界的精神;跨界,就是不自限,也不給人設限,並相信相加會更好。

有人說劇場這辭太偏門、太專業、太冷太酷太小眾,叫我改個人生如戲或逐夢踏實之類簡明易懂的總標。結果我又想太多,翻閱記錄的這些人和這些事,以「簡明」邏輯檢視,我發現那幾年吸引我目光的居然都是一群對夢想不知是否可行就勇敢衝刺的怪咖;我記錄的那件事,說起來就是勢力單薄又無法團結的藝術家被政府粗暴分配與掠奪的過程;而難道,我的書名要叫做飛蛾撲火和螳臂擋車嗎?

擦掉擦掉,萬萬不可!因為內心深處,我們總希望有一天柏油車道會為螳蜢蟲魚的窠徑而轉彎改道,我們總希望有一天良心的力量會勝過武器和暴力,我們總希望拿個人纖弱的手臂去掬捧最美麗的藝術之火,內心深處我們----還是只有我----總希望飛蛾撲火、螳臂擋車也有被注目的時刻,和被發掘的意義……。

沒有留言: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