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13肢體舞蹈劇場是個成軍三年的年輕舞團,但團員都是身經百戰的舞蹈中生代佼佼者。靈魂人物孫梲泰曾有五年在國內許多知名舞團:舞蹈空間、光環舞集、世紀當代舞團、太古踏舞團、影舞集、水影舞集,擔任專業舞者,成為獨立編舞家之後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舞展,還入圍過台新藝術獎。舞蹈顧問詹天甄是台北體育學院的舞蹈科碩士,除了是舞蹈空間的資深舞者,也是編舞家,近年有多支作品為舞蹈與視覺、影像、音樂的跨界創作。最年輕的Casey Avaunt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學院舞蹈和戲劇雙修的高材生2004年來到台北藝術大學做交換學生,從此與台灣結下不解之緣,自2006年參與8213《三氯乙烷釋放體》舞作後成為舞團重要核心成員。

跳舞的人通常從小學舞,舞齡十五、二十年以上都不足為奇,但通常到三四十少壯時,心智和境界臻於成熟,編舞的人才開始邁入顛峰。8213的核心群就正在創作的高峰當下,雖才成團三年,除2006年《三氯乙烷釋放體》得到台新獎提名,2007年《反影》、《溝通無效》、《越位》,2008年的《法國麵包》、《收驚》、《無國界:我的天堂》迭獲好評,以一年三作的驚人速度在累積作品,且作品之間從不顯得重複。
我看過孫梲泰用裝置藝術把人倒掛著跳舞,也看過他端六台攜帶式放映機上舞台;看過他把傳統民俗或戲曲武術的身段運用進現代舞,也看過他企圖用現代舞表現科技的、環保的、和社會的議題。孫梲泰說他的舞蹈,不是叫人走進劇院看那種漂漂亮亮的舞蹈,而是真真切切被某種訊息、某種思維給打擊到,身為創作者的他有強烈的傾訴欲望。
手機有是否讓人跟人之間的距離變短嗎?簡訊教人妄想不花時間去聊天而仍友誼長存?罐頭簡訊代表你對人關心還無情?充斥在現代生活的廉價電子商品「大聲公」讓你與現實更貼近,還是更疏離?吃素難道就比吃肉道德嗎?騎機車是否比開車環保?諸如此類非常「現代」、非常「寫實」的問題,都可以成為孫梲泰舞作的中心。

我到牯嶺街小劇場看《電子》排練那天,有種被打敗的感覺:舊警察分局改建的黑盒子小劇場,一向走盡量簡省、因簡就陋的風格,此刻卻被內嵌強力聚光燈、上罩強化玻璃的雪白架高舞台所覆蓋,變得充滿未來感。超級資深音樂人陳世興(吉米)擔任現場電音DJ,預備在舞蹈的不同段落裡傳達「電子化的情感」,把摩登電子音樂領域裡的Ambient、Techno、Acid、Industry、Trance等通通用上。《電子》一掃小劇院、老劇場給人的頹圮感覺。
孫梲泰認為小劇場或舞蹈劇場,只有場地規格的不同,要表現的作品密度、濃度、精緻度,都絕無打折。當音樂設計說四顆喇叭還不夠,要重低音喇叭才能呈現完美的音效,孫梲泰二話不說就去租借低音喇叭。劇場有一百多顆燈、六十道迴路,但燈光設計還是覺得不夠屌,孫梲泰就說好、去租燈。豪華舞台製作,運到劇場一台貨車還不夠,要兩台貨車,一趟運費一萬多,孫梲泰為了品質也拼了!如此精品製作,票價打完折居然不到三百元,低於市價;但孫梲泰為了讓更多人進場看表演,毫無悔意。
孫梲泰說:如果他在小劇場就能夠作出國家實驗劇場的等級,將來走上實驗劇場時就不會感到捉襟見肘,「我是個愛作夢的人,但我在築夢上是個踏實的人。」那麼將來是否繼續挑戰國家戲劇院?孫梲泰搖頭:「我喜歡的表演就是這個規格!我喜歡實驗!」
他對創作有一種驚人的誠實,說:創作就是革自己命,誰能夠做上一輩子?他說當把想說的話說完了,便會毫無眷戀地揮揮衣袖就走,絕不勉強把自己招牌在舞台上,重複自己,僵而不死。

這樣說的孫梲泰讓我覺得:他的表白在一個永恆追求創新的領域中,本該是一個常數;但生在一個只懂名牌,其實不懂創意和品味的社會中,仍會是一個異數。
原載於<新新聞>
8213肢體舞蹈劇場《電子》
台北演出: 9/17- 19 19:30 9/19,20 14:30牯嶺街小劇場
新竹演出: 9/25 19:30 鐵屋頂劇場
《電子》專屬部落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