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3/26

世紀當代舞團年度公演<<婚禮Les Noces>>


3月27/28 台北新舞臺 19:30
史特拉文斯基 + 王攀元 + 姚淑芬


上半場:
1.大四囍之雙囍 Double Happiness

由傳統習俗動作象徵男性於媒妁之言下的不安與矛盾,猶如布袋戲被操控。反觀女性雖然穿著箝制的蹺鞋,卻能在命運中優游找出自若生活空間。
“Best Choreography Award”at American College Dance Festival.
Double Happiness “It’s well combine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dance with creative contemporary dance concept…. Elizabeth Zimmer(The Village Voice)

2.海洋狂歡節之過渡空間的婚禮 Ocean Carnival
結合生態肢體,海洋裡的人魚動作,電音.......把機械式的現實生活與海洋的悠然對照,觀者彷彿感官承受無法明辨分析的虛與實,人魚公主最後是選擇回歸海洋還是留在陸地?
Nominated by Taishing Arts Award, Top 10 performing production.

3.一腳翻天之足球寡婦 Football widow
2006 受英國新堡舞蹈中心委託創作
以十二碼罰球的 PK戰 衍生舞蹈動作,並把社會主題_____丈夫被足球吸引徹底忽略另一半,形成為數眾多的足球寡婦
Commissioned by Dance City of Newcastle UK .

下半場:
這是一個結合具時代性繪畫、清唱劇與現代舞蹈的作品

繪畫作品是王攀元(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第五屆文藝獎得主)的畫作而編舞家姚淑芬還挑選了另一位具世代意義的音樂家 史特拉文斯基。王攀元、史特拉文斯基與姚淑芬的共同特質就是孤寂的於時代意義邊緣攀爬,渴求一抹世俗的飲水,這個2009年世紀當代舞團的年度公演除了是藝術、時尚與時代意義的複合體。姚淑芬所要講訴的可能不只是舞作主題婚禮,可能還有許多隱密無法言語形容的肢體表現。王攀元的畫作在舞台顯影;史特拉文斯基的音樂繚繞而舞者們是精靈也是魔鬼交互轉身,當您在舞蹈中辨識出許多符號,不管是在天堂還是在地獄,請相信你的感官,就像藝術所付予的自由。

購票:兩廳院售票系統(世紀當代舞團02-23944354)
世紀當代舞團部落格

2009/03/09

文化局接管美術館,美術館接管威尼斯雙年展

這是一種國家機器的宏觀調控嗎?轉貼幾篇文章。
陶亞倫:宏觀調控下的台灣當代藝術 (2009/02/25)
黃建宏:調控快感中的貧乏幻見(2009/02/26)
豆皮咖啡館部落格的回應: 嗨!我們如何繼續?
(2009/03/06)
------------------------------------------------------
宏觀調控下的台灣當代藝術 作者:陶亞倫2009/2025
2008的全球金融風暴越演越烈,全球政府皆在苦思,如何有效的利用國家機器,對失序的民間金融體制進行史上最大規模的監管,避免步入經濟大蕭條。台灣的政府的作法亦同,希望有效統合全民資源,由官方主導整體經濟的轉型。在經濟上的手段是如此,在文化政策上更有甚者。這股宏觀調控的思維,已伸入了文化藝術界。

這二十年來。台灣當代藝術的發展,可以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來形容,雖然受限於客觀的政治現實與國際關係,對外推展不易,但是引以為傲的是,政府的趨於開放的文化政策,及民間藝術評論機制與藝術團體的蓬勃發展,已經建立了自由與開放的創作環境,使民間力量成為主體與核心,逐步的建立自信。

但這樣的文化開放政策並沒有繼續維持下去。台北當代藝術館率先被文化局全面接管,引發了館內專業策展團隊的離職潮,台灣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優秀的文化行政團隊,紛紛出走大陸,找尋更開放的發展空間。喊了十年的台北數位藝術中心,在文化局大張旗鼓的赴林茲與ZKM考察後 終於在士林肉品市場廢墟中成立,它沒有得到成功的數位藝術節成效加持,孤零零的杵在士林里民活動中心的樓下,擔起完成社區總體營造與公民美學政治任務。

靜悄悄的台北市立美術館,近日也引發藝術界的嚴重關切。2月24日美術館的「雙年展與國際計畫辦公室」,發布新聞,2009年「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不再徵求民間策展人參與,改由辦公室主任張芳薇女士擔任總策畫人一職,負責主題、名單和執行,並臨時成立諮詢委員會,邀請王俊傑、王嘉驥、林宏璋、徐文瑞、鄭慧華這五位曾擔任過台灣館和台北雙年展的策展人擔任今年諮詢委員的方式來背書,引爆這一連串宏觀調控政策下的最大危機。據報載,林宏璋解釋,北美館這麼做是因為考量過去幾屆雙年展策展人徵件的狀況,是「數量跟品質往下降,如果是館方直接邀請某策展人策展,時間緊迫並不允許。」,所以就關起門來,自己來了。受邀得參展藝術家則有謝英俊、陳界仁、張乾琦、余政達。這個靜悄悄的舉動,令人驚訝的是,「雙年展與國際計畫辦公室」與諮詢委員們認為,台灣已經沒有優秀的年輕藝術家與策展人了,台灣的當代藝術是否如同當今的金融風暴一樣,出現了嚴重的文化衰退與斷層現象,必須讓老將CEO重掌兵符,引導大家度過危機?

國家嚴密的文化品管體系已悄悄地形成,如同阿多諾所言的「文化工業」,但更嚴重的是,這種文化品管體系是因某種「品味」上的偏好所形成。國家機器與資源的上層,希望藝術作品能夠通過這種「品味」與「國家標準」的檢驗,才能貼上「made in Taiwan」的標籤,獲准出口展示。

宏觀調控已在當代藝術界全面的展開。
-------------------------------------------------
回應「宏觀調控」:調控快感中的貧乏幻見 作者: 黃建宏2009/0226

  陶亞倫〈宏觀調控下的台灣當代藝術〉一文無疑地是當代藝術人對於近兩年來一連串文化政策的首次發聲,論者在文中說明著現今全球推動文化產業之際,提供了台灣政府以行政官僚取代藝術官僚的絕佳藉口,生成出強力介入文化生產、扭曲藝術表達的弔詭時刻。如果今天藝術家或文化人已經陷於「表達」受制的困境,那麼「發聲」就是一種抵抗的紀錄,這紀錄所要挑戰的正是失去歷史感的短視文化政策。這個弔詭的狀態並非發生在於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表達之間的對立,相反地,文化創意產業與藝術表達必要更有效而深入的連結,才能夠真正地發揮其政策效力。所以,這其中造成最大的矛盾與衝突,主要還在於封閉性的行政決策凌駕於藝術專業的策畫與協商。

  前此不久,台北雙年展與台北好藝術的串聯,演出一場館內與館外、政治藝術與政策暴力之間的矛盾戲碼,其中受邀的作品似乎進行著某種曖昧的抵抗,但這抵抗景象的意涵只能相當有限地連結上台灣創作者的想像,更來不及連結上「圍陳」運動中的思考;就在台北雙年展尚未結束之際,因為大台北市長郝先生要親臨中山公園執行動土剪綵,而迫令雙年展受邀的奧地利藝術家拆撤其位於公園內的作品,這正是一個足以表達當政者文化想像的象徵性時刻,一個民選市長在一種毫無文化認知的狀態下,讓政府推動的文化活動與藝術展演之間形成了一種無法協商的階級關係;也因此混淆著文化活動與藝術展演的不同價值,殊不知文化展現的豐富性與有效性,往往來自於藝術實驗的經驗累積,以及藝術表達空間的開放度與靈活度;以上種種都是源自於特殊時刻下決策權力的升高,使得行政官僚順勢趨向「封閉」,排除掉這十幾年努力所建立的專家與民間的監督關係,讓人似乎得以預見今天執政者所推動的文化活動,終將因為文化想像的貧乏(缺乏完整的文化建設與文化成長的構思),而可能會讓台灣的文化生命力與藝術能量消弭在巨大浮誇的佈景之中。 

  台灣當代藝術誠如陶亞倫所言,在這十幾年下來有著極大的發展,也具有相當的開放度與多樣性,但這些投注在創作經驗與藝術管理的努力,可以說是承受著極大的社會壓力下、進行長期的堅持與抵抗,才得以同社會建立今天國民細緻的文化感受力。而近來這些政策的推行在熱鬧沸揚的排場底下,並沒有建立出更為直接而暢通的產業管道,也不在教育與文化紀錄中制訂厚實文化基礎的長程計畫,更不用說能在媒體與社會場域中完成相互支持又各有特色的周延網絡,放眼看去,儘管有著許多文化人的努力,但都在政策的短線操作中成為一堆節慶式的活動。

  行政官僚在今天的民主社會中是必要的機構,而且必須有著正常的機制將「專業」的知識與能力不斷地充實與改變行政官僚的機能,但我們卻相反地看到,行政官僚在「唯權論」的政治操作中,逐漸被保留為絕對的權力行使機構,對於專業人員的吸收也演變為讓專業範疇與政治生態的價值趨向同一,意即專業範疇的「官僚化」;這種趨勢不只在學術圈,在藝術界也是如此,它造成的就是生產力與創作力的遲滯不前,以及一大堆的會議資料和制式呆版的文字生產(業績的擬像)。 

  確實,我們面對的是我們長期以來的沉默與遲疑所豢養的大問題,一個牽涉極廣、關連細密、結構複雜的大問題,但今天所造就的「危機時刻」留給我們的時間是極為短瞬的,或許我們不知道要怎麼做才會有效,才能因應所有問題,但我們必要創造這個起點,也就是發聲-紀錄,這些話語至少能夠為著即將出現的討論鋪路。
---------------------------------------------------
豆皮咖啡館部落格的回應: 嗨!我們如何繼續?

從陳水扁的貪污事件令人失望透頂,新政府全力辦陳,然後貓纜加上毒奶事件處理的無能造成恐慌.到花博的分贓,踢出任何藝文界有反對聲音的專業者,封鎖消息,又直接拔掉藝術家楊俊當代藝術中心的提案作品,文建會全台北中南幾場視覺藝術全國論壇灑錢摸頭的大型會議還有當代館被文化局的輕率把持腰斬台灣自己的人才培育,消費卷的灑錢債留子孫,賣掉華山藝文特區與寶藏嚴與樂生與野草莓的事件處理方式,還有澎湖要蓋賭場的事等等....細數不完

於是我想提議一起發起個「全台五月凡人藝術串聯大喇叭」吧! (名稱只是暫擬而已,為了表意)這些一連串下來所累積的憤怒聲音,藝術界眾人各自私下的感慨,因該聯合主動發起一些除了新聞報導與部落格隱身書寫之外,在物質與各處肉身接觸的現實世界中,具感染力也值得被正視與紀錄下來的事件,並因此得以進行更多,屬於可以跨月不同領域工作的人們,進行彼此不同藝術文化價值觀認知上的交流與認識,共同像整個台灣社會發聲野草莓活動中,看到黃建宏帶藝術科系學生一起去參與,聽到在那樣抗爭活動中,學生感嘆其他大學生仍只他們藝術工作者當美工的功能認知,同樣的,北美館外的抗爭衝突之際,館內的雙年展仍只是與當下現實似乎不相干的藝術展覽

詳請見 嗨!我們如何繼續?

2009/03/03

破週報 2009台灣文化的藍圖

資料來源

國家藝文單位的年度優先任務與挑戰

採訪整理/陳韋綸報導/
文建會主委 黃碧端
文建會亟待完成的工作包括「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的立法,改制文化部的部會整合和組織法的修訂,北中南東各文化創意園區的整備營運,文建工程如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南北流行音樂中心、台中新劇院、台灣歷史博物館…等的施工,海外文化工作推動等等。此外內部計畫如社區營造、規劃文化旅遊路線、推動網路文化消費平台、藝文出版、「台灣生活美學運動」等工作,也會持續推展。文建會不是大部會,但業務「包山包海」,印證了文化無所不在事事相關的本質。

文化和整體大環境唇齒相依。去年以來的金融大海嘯對藝文界的衝擊很大,我們必須協助許多創作者度過難關,同時在不利的大環境中找出可能的利基。目前正著力於文化創意產業的推動,希望一則在逆境中守住文化的生機,二則從中開創各種產業和文化結合,並加以行銷的可能性。

國家藝術基金會執行長 江宗鴻
我認為優先任務與挑戰其實一體兩面。國藝會優先任務是推動「跨部會協同合作」,整合文建會與教育部的預算資源。再來是提升藝文團隊競爭力,例如舉辦藝文沙龍,讓藝文團體了解自我核心價值,並進行團體間互補、合作。並且爭取社會支持,導入更多企業資源。國際交流部分則是推動「文化共同市場」,透過積極國際展演,以及爭取加入國際組織,讓台灣在國際上被看見。同時透過國藝會,協助藝文工作者進入大陸交流、合作及演出,目前與北京中央戲劇學院以及上海方面有正積極協調。
經費永遠是最大的挑戰,而國藝會必須扮演資源串連、結合的角色,讓國內藝文工作者專心創作,不用顧慮經費問題。最後,作為20年藝文行政工作者,我更關切整個藝文環境和人才素質,因為今年藝文團體數目急貶眼場次已經掉一半;目前正進行「藝文現況環境調查」的專案,以了解現況,做出對應的決策。

國家美術館館長 薛保瑕
國美館兩件重要事項是─首先是10月份第二屆亞洲雙年展:觀點與「觀」點;透過亞洲雙年展,將國美館放在亞洲藝術重要位置,並與亞洲藝術網路連結。再者是台灣紀錄片美學系列,邀請5位策展人就不同美學議題進行規劃,並邀請導演座談。今年台灣紀錄片雙年展將在全省各縣市巡迴播放。今年台灣百年展以攝影為主題,進行研究與紀錄,這也是對國美館典藏品進行主題規劃,對台灣藝術進行引介。
挑戰則是「如何以系譜方式,對台灣藝術做細緻、質化的研究?」深化資料的搜集與研究,也開放碩博士生對國美館典藏研究。在系統性地書裡台灣藝術方向後,也期待拉高國際合作單位的層級,讓世界認識台灣藝術。最後則是文創產業以及關注年輕藝術家,除了典藏年輕藝術家作品外,也進行產品開發。

台北美術館館長 謝小韞
台北美術館優先任務是持續修改法令─最重要是人事組織調整,如何活絡人才?人才是基礎,必須建立培養制度。這有賴行政法人法草案的通過施行。並以智庫型集體領導方式,設置「館務發展小組」的作業規定。硬體方面利用3500萬元經費對辦公室、圖書館及地下式中庭進行整修;同時配合2010年花卉博覽會,興建南向門通道。另外是第二美術館的籌畫,地點可能是中山足球場;而城市博物館地點也終於決定,中山北路一帶將成為「圓山文化園區。」展覽方面,8月將有皮克斯動畫展,10月展出上海美術館的典藏、接著就是花卉博覽會。挑戰主要是培養人才並留住人才,這需要5到8年的時間。

高雄美術館館長 謝佩霓
今年是高雄美術館15周年。個人作為高美館館長,階段性使命是以20年為檢查點,思考高美館對整個美術史能做出何種質變、量變─也就是做一個「歷史的美術館」,以符合專業期待;這些不能等到19周年才開始做。優先任務是擴大參與,與社區進行交流,邀請法人組織、樂團進行合作。在展覽方面,以「counter-balance」的觀點出發,譬如五月將舉辦「芭比娃娃的異想世界」,邀請國內女性建築師進行創作,也藉此肯定國內40-80歲女性建築師的成就。資源短缺依舊是高美館的挑戰,但要求一次到位並不可能,只有分階段改善才符合實際。

當代藝術館館長 石瑞仁
當代館目前著重展覽內容多樣性、館內外空間應用延伸,以及社區服務。在展覽方面,以黃明川先生《台灣詩人一百影音計畫》為基礎,討論藝術呈現文學的可能。其它展覽包括亞洲KUSO文化、日本推理文學、以及跨年度與媒體合作的展覽。空間運用包括中山捷運地下街新館的運用、館外廣場活動,以及公共藝術計畫。挑戰是大環境不景氣如何爭取更多社會資源,企業贊助資金及器材。想要做的事情很多,因此人力資源更顯迫切。

六大文化局的年度支票 採訪整理/李昭陽

台北市文化局局長 李永萍
重點計畫有相當多,舉凡「台北電影節」,希望從《海角七號》再帶動電影產業的發展;「藝穗節」的辦理,希望能打出國際品牌,不輸給英國愛丁堡藝術節;「兒童藝術節」的部份,將提供更多免費演出,讓更多家長小孩不因金融風暴而失去參與機會。另外,為因應經濟不景氣,台北市文化局也將推出「文化創意產業課程」,協助失業的人力轉型。此外,為保住藝文團體的生存,文化局也推出「藝響空間網計畫」,讓藝文團體能以免租金方式進駐台北市閒置空間,並且在公部門管理的表演空間如城市舞台、中山堂等地,以表演空間降價方式,減輕藝文團體存活壓力。而近日市政府撥出2億台幣進行小額融資,以協助3000家小企業,文化局將扮演藝文團體洽談的窗口。在挑戰性上,由於全台登記於台北市的藝文團體達八百多個,台北市文化局無形背負著沉重壓力,與大環境與情勢作抗衡,希望能保住這些團體渡過難關。

台北縣文化局局長 卿敏良
台北縣在文化方面的建設與發展願景上,除了著重於文化資產保存活化再利用、社區總體營造、藝術文學推廣…等基礎工作外,今年度將強化文化平權、文化紮根、文化創意產業、公共藝術以及環境美學、國際文化藝術交流…等計畫。為縮短城鄉差距,文化局積極整合推動鄉土化的藝文活動,例如目前正在進行的兒童表演藝術節、文化大進擊,以及下半年將舉辦的電影節、文化季等活動,都以讓當地民眾就近就可欣賞到高質感且多樣化的優質藝文表演為規劃目標。「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上,加強博物館商品暨文化創意商品研發與行銷,持續推廣本縣特有文化創意產業。為推動藝術公共性及美化環境景觀,提供民眾更多藝文休閒環境,營造本縣民眾參與藝術文化活動風氣,一方面以「三鶯之心.空間藝術特區」計畫為示範點,於三鶯新生地進行整體景觀造景計畫,以地景藝術作為整體環境景觀建設基礎,實踐「生活即藝術,藝術即生活」之概念。另一方面持續尋找適合的閒置空間給藝文團體使用,創造本縣藝術工作者創作與展演之友善環境。

新竹市文化局局長 林松
2009年開春於玻璃工藝博物館、空軍十一村展出的「玻璃藝術嘉年華」,將產業文化與觀光活動結合,從傳統中力求創新,積極行銷在地玻璃產業。3月份舉辦「十八尖山賞花月」,今年以「桃樂絲遊十八尖山」為主題,並在週六、日辦理各項活動,包括慢跑、千童賞花-彩繪春天、花仙子選拔等活動。眷村博物館辦理的「眷村藝術季」,今年以「眷村的建築與居住空間」為主題,結合眷村文化、美食與社區特色,展現傳統竹籬笆內的獨特風情。三樓特展室並陸續辦理「生活美學趣-眷村紀念酒瓶特展」及「情義守鄉里-忠貞新村文史特展」。此外,「風城美展」今年以國定古蹟「新竹市火車站」為主題,共邀集76位在地藝術家,讓全台最古老的火車站,透過藝術家的巧手,古典風華再現,也讓民眾藉由美展進一步發掘、認識新竹市古蹟之美。除了風城美展,由新竹市、新竹縣共同主辦的第八屆「新竹美展」,還邀請在地資深藝術家展出薪傳展,以達文化薪火相傳之目的。

台中市文化局局長 黃國榮
2009年共計畫辦理約30多個重要活動,其中藝文展覽有「版藝風采─版印年畫特展」、「群芳競秀-98年度台中市女性藝術家聯展」、「98年度台中市當代藝術家聯展」;競賽類有「台中市第14屆大墩美展競賽」、「98年度大墩盃學生書法比賽」、「台中市第12屆大墩文學獎徵文活動」;音樂性活動有「台中合唱節」、「聖誕音樂會」、「搖滾台中」、「2009台中市逍遙音樂町」、「2009台中爵士音樂節」;藝術節慶活動有「2009台中市傳統藝術節」、「2009台中市兒童藝術節」、「奔牛節台中巡展」、「異國風情嘉年華」、「2009泰國週-泰國傳統舞蹈」;書香活動包括「世界書香日閱讀慶典活動」及「全國好書交換日活動」;另外亦特別邀請國外團體「Duende Quarter Group Project」演奏爵士樂及美國Show Choir- Synergy!蒞臨表演歌舞秀。

彰化縣文化局局長 林田富
文化局2009年推動重要計畫有: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古蹟歷史建築整修);彰化元清觀、社頭清水岩寺、彰女紅樓、二林公學校宿舍群…等等;彰化縣考生祈福:於彰化孔廟(白沙書院)、興賢書院、文武廟(文開書院)、道東書院、奠安宮(螺青書院)等五大書院辦理;「2009馬祖遶境嘉年華」活動:結合彰化12間馬祖宮廟舉行8天8夜彰化縣內繞境活動;「台灣跑水祭」:於本縣二水鄉八堡圳舉辦跑水祭祭典,以祈求國泰民安;「春之響宴─明華園下鄉演出」活動:本年3至5月邀請明華園總團至本縣8個偏遠鄉鎮進行演出,讓彰化鄉親有機會欣賞高水準的藝術表演。「2009國際傳統戲曲節」:本縣南北管所有館閣表演與觀摩演出。挑戰性:中央文化預算對於地方性藝術團體的補助越來越少,使得地方藝術團隊的培植與扶助更加困難,彰化縣文化局除向中央爭取、地方政府編列外,更向縣內企業進行募款,以活絡地方藝文活動,深耕地方文化。

高雄市文化局局長 史哲
2009年的高雄,整座城市不但沈浸在運動競技的賽事,還充滿了藝術與文化盛會。因應世運會的到來,市政府大張旗鼓興建主場館及整修藝文空間,並由文化局策畫祭出的國際級大卡司的音樂盛宴及高檔大展,密集藝文強打豐富滿檔月月有驚喜。包括文化中心3 月重新開館藝文系列,分別為國際指揮大師馬卡爾首度扺高雄指揮市交,尚和歌仔戲與高市國首度跨界合作演出歌仔音樂劇《鬼湖戀》,台灣戲劇表演家以令人感動的情境喜劇展開繽紛的世運藝術旋風。四月有全球最頂尖的基洛夫芭蕾舞團、普普教父-安迪沃荷世界巡迴展在高雄綻放燦麗輝煌光芒。五月則以高雄國際設計節揭開城市視覺舞台,邀請國內外建築師、獨立品牌服裝設計師以創意芭比娃娃為主題出發展現建築與服裝異想世界。高雄市藝文燃點在七月份因世運的登場達到最高點,同時於高美館也展開了以綠巨人史瑞克為題Game on遊戲時代大展,翻新觀眾的視覺體驗,介紹電動遊戲機之歷史與發展並搭配實機供觀眾體驗。

文創圓桌論壇開場會議

文字紀實
本文僅摘要關於藝術部分發言人以及意見

時間:2009/01/16
地點:總統府大禮堂
主持:行政院政務委員曾志朗

與會貴賓:馬英九總統、蕭萬長副總統、文建會主委黃碧端、黃光男(台灣藝術大學校長)、嚴長壽(亞都麗緻飯店總裁)、林懷民(雲門舞集創辦人)、侯孝賢(導演,三三電影製作公司負責人)、李嗣涔(台灣大學校長)、陳勝福(明華園戲劇總團藝術總監)、漢寶德(帝門藝術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施振榮(智融集團董事長)、簡明仁(大眾集團董事長)、許博允(新象創辦人)、張杏如(信誼基金會執行長)、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陳念舟(無垢舞蹈劇場團長)、徐莉玲(學學文化創意基金會董事長)、張培仁(中子文化公司執行長)、林澄枝(實踐大學教授,未發言)

以上依當天發言順序記錄/文化總會「文創圓桌論壇工作小組」整理、報導/彭蕙仙攝影/鄧惠恩

@黃光男:文化要界定在更廣的層面,貼近一般人的生活
「文化產業」需具備穩定性、可靠性、信度以及質感的追求,才能得以生存。例如:日本江戶的民俗博物館,一年的觀光客就有四五○萬人(台中科博館每年約有二五○萬人;屏東墾丁海生館剛開幕時的盛況,每年約有二五○萬人參觀展覽)。博物館與觀光事業的關聯性,在於給予大眾知識的、美感的、有價值的感受,並且願意從中接受與學習。

近年來由於文化傳遞與創意觀念的盛行,博物館營運開始以「企業行銷」的觀念來經營,運用科技並挑戰新世代的來臨。

「企業」有兩個重點:一是成本,二是市場區隔。以台北市立美術館為例,其展示策略以現

代性為主要方向,這是所謂展品的「市場區隔」,而其中的理由,則是因為「北美館」的觀眾大部分為學生和年輕族群,這又是所謂觀眾的「市場區隔」。

過去的博物館以收藏為主,現在博物館周邊的設施,也是博物館營運的重要收入之一,讓觀光及「文化產業」藉此延伸發展。「博物館商店」是「文化觀光產業」中特有的區塊。「博物館商店」在博物館營運上,確實是很重要的。適時應用企業方法,將博物館的教育功能延伸;藉文物的衍生品,使博物館的教育功能更具有普遍性和實務性,以促發文物的新生命力。擔任史博館館長期間,博物館曾經在「京華城百貨公司」,發展一家「世界博物館商店」,營業了兩年。然而由於「博物館商店」周圍場地漸漸被不同的人租用,變成一個很吵雜的場所,於是,我們便將「世界博物館商店」收起來。原因在於京華城漸漸將自己的角色定位為一個較為通俗的場所,和博物館商店所欲營造的氛圍有落差。

提出這個例子,即是希望說明若要藉由文化創意產業開創台灣經濟,必須將其中的「文化」界定在廣義的層面,以貼近人們的生活。當前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始於藝術,而其更遠大的目標應在於融入大眾生活,引導美感價值,反映社會真實。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經濟發展的目標並不等同於獲利,而是開展出正義均衡的社會體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真意即在於此。

@林懷民:桃園機場醜到讓我鬱卒
台灣有好幾位國際級的導演,賴聲川風靡整個大陸,以表演藝術來講,台灣這麼小的地方,竟然有五、六個團隊在國際一流的場合出入,這點連荷蘭都做不到。就這麼講吧,德國有一百多個歌劇院,其中七十五個是有舞團的,可是國際級的編舞家不到十個,可以看得出台灣有多麼驚人,但是我必須說,我們有敢死隊的個體戶,沒有產業。

也就是說,當楊德昌走了,這個角色就是沒有了,有一天侯孝賢退休了,就是沒有了;沒有台灣電影這件事情,我從來都不相信有台灣電影這件事情,有《海角七號》並不代表任何事情,政府這麼多年來只是不斷在收割這些東西、宣傳這些東西,往自己臉上貼金,可是下面是空的。

以劇場來講,導演有賴聲川、李國修、有林麗珍、吳興國,我們有這麼多名字真的驚人得不得了,但這些名字,全部在五十歲以上,下面的名字你就想不出來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政府在文創裡幫助不多,大家就只是一直苦苦掙扎。

我要講的第一個事情是,教育還是最重要的根基,去找和創意產業有關的學校做重點培植,確保人才源源不斷;台灣的問題就是闖出一個東西來之後,無法源源不斷繼續下去。另外是加強一般學校的藝文教育。事實上現在我們也有藝術課程,講米開朗基羅、王羲之,然後下面是考試,他是哪個時代的人,他的哪一幅畫長得什麼樣子,王羲之是誰…… 裡面沒有美的培養,沒有美感;我擔心文化產業也會走上這樣的一個道路,用意很好、過程不足,霹靂啪啦放幾個煙火又完了。

提到教育,很可怕的事情就是,教育部沒有把藝術學校當作一個特殊的學校,用一般的大學法來規定、來評鑑,結果就是平庸化,去個性化;教這些課程的教師和藝術家也幾乎變成公務員,填很多表格,負責很多行政上的事務;總而言之,本來我們有幾個有特色的藝術大學,現在通通拉下來了,我不看好,再說清楚一點,就

算馬友友來執教的話,他也要發瘋,甚至他可能連教的機會都沒有,教育必須要鬆綁,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好好的一個人不肯來教,花了很多錢請來一個肯教的人,常常又只能教一個學期,沒有辦法源源不斷。

接下來在社會教育方面,我必須說,如果一般民眾的文化藝術消費支出不能抵稅的話,政府就不要談有心推廣文化產業。以經濟的觀點來看減稅,看到的是政府收入減少,以文化產業的觀點,減稅讓很多人感到文化是跟他的生活有關的。例如,如果沒有美的涵養與需要,去大賣場為什麼要多花五十塊錢買一個看起來比較美的杯子,現在的文化創意產業好像跟老百姓沒有關係,但是免稅的這個事情加進去以後,他就會覺得跟他有關係了;再怎麼說,一個人免稅會免到三千六嗎?可不可以有文化消費券?

政府補助劇團、文化團體演出,可是終究還是要有觀眾,政府應該思考長遠補助下去的錢和免稅所減少的稅收,要如何找到一個平衡點。

我們常常也說到文化創意產業千頭萬緒,很多東西要跟著調整,比如說教育、稅法這些東西,可是我也不覺得我們可以像八爪魚一樣動,我們大概要抓幾個重點出來。以舞蹈來講,各縣市都有辦舞蹈先修班,小孩子從十歲一直培養出來,到了金字塔最後上面的大學,每一年舞蹈科系的畢業生兩百到三百個人,那麼一年的就業率有多少呢?不到五個,不到十個。教育從人才培養,創意發揮、產品製造,都一直要拉到國際通路,如果沒有把這個貫穿起來,前面很多事情,做了也是白做。

我們在過去幾年也看過幾個文化創意產業好棒的東西,可是就是停在那裡,跟我們的生活無關、與市場無關。像德國iF ,過去幾年台灣得獎非常多,社會大眾卻不知道,這些創意的東西跟我們也沒有關係,它在全世界都得到專利了,可是我們不知道這些創意產品在哪裡,也沒有一個地方在賣這些東西,或是有什麼機會至少讓大家知道有這些東西。

最後我要講兩個事情,一個是故宮博物院,故宮跟我們老百姓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在巴黎我們在紐約,我們在任何的城市、捷運上都看不到台北故宮的廣告,在大街小巷也沒有看到故宮的廣告,故宮的招商做得不好,能見度更低。

再來我們有個惡法,就是〈採購法〉,文化創意產業碰到它就很慘,〈採購法〉這個惡法不修的話,什麼都是假的,因為〈採購法〉找不到創意找不到品質。文建會有個新的規定,這幾年如果我們到國外去演出,政府的補助就只有兩種,機票錢跟布景道具,超過一百萬元就要經過〈採購法〉。

我必須說,在雲門初期,政府會請雲門組團然後一路的通關這樣過去,他恨不得你趕快就去了,現在我們要花很多時間來跟障礙賽跑,假如考慮到依〈採購法〉補助可能不過,我就不知道機票錢在哪裡,那國外表演的合同我簽得下去嗎?〈採購法〉不去除的話,台北仍然是一個非常醜陋的城市。

最後我要講的是,每次從國外回到台灣,一下飛機我就鬱卒,因為我們有一個全世界最醜的飛機場。它的整個樣子很陳舊,這還可以原諒,因為是硬體,可是一走進去就知道台灣經濟完全蕭條;很多機場裡面有爭奇鬥妍的亮麗廣告,台灣機場的商業廣告非常少,多半是一些政府文宣或者公益的東西,不活潑沒有創意,很多東西是透過〈採購法〉出來的文宣,文字不成體統,連第三世界的國家都不如。

陸客來了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這不堪到極點的機場,簡直是可笑,連大陸二級、三級城市的機場都沒這麼爛,這件事只要政府願意,就可以趕快去做,至少給桃園機場「拉個皮」吧。

@侯孝賢:用原有的建設就可以做很多事了
我拍片時經過台東,發現花東縱谷真的很漂亮,但整個海岸邊港口大型的貨櫃是空的,根本沒有營業,我就在想,台灣是海洋國家,為什麼不發展海洋?現在兩岸關係改善,期望很多陸客來旅遊,我們為什麼不發展遊艇休閒產業?碼頭都空在那裡。

太魯閣距離花蓮區四十分鐘,是個留住遊客很重要的點,要留住遊客最重要的是飲食。我經過時去吃了一碗牛肉麵,遜到不行,真是太差了,這種食物留不住人的。花蓮有客家人、原住民、閩南人還有外省族群,飲食是非常豐富的,花蓮政府應該找餐飲專家訓練當地人、不停的訓練,再找人規劃在港口或是餐廳做好吃的餐飲,讓人們來了花東就願意多吃多看、多走走。

花蓮大理石多,再找人來訓練雕刻,訓練當地人也等於是培養當地人才,讓遊客來花東縱谷、海岸、台東的溫泉,留個兩天、三天,商機才會出來。蘇花公路原來景觀很漂亮,只要把每一段特色做出來就好了,不一定要蓋快速道路,蓋了快速道路,人來的很快也走得很快,反而不利於花東本地的消費。我坐高鐵到台中參加金馬獎,看到大大的一個車站沒幾個人,銜接高鐵的道路土地又那麼多,真的很浪費。土地很稀有,開發完了就沒有了,當時我就想,為什麼資源不給台鐵,就用原有的道路走高速列車,一樣可以達到效果,但不會多用到地,而其他鄉鎮做緩慢的、旅遊式的、舒服的規畫,不是每個城市、每個地方都要講求快快快。(侯孝賢關於電影產業的建言,請見本期第74到75頁的採訪報導)

@陳勝福:把文化產業當作一個非洲友邦來經營
今日世界的競爭趨勢,已不僅是比誰武器較厲害的「硬實力」,而是能夠提高國家亮度、創造經濟產值的「文化軟實力」,但是「文化」在台灣,卻一向走得起起伏伏,相當辛苦,這些,對於創團八十年的明華園來說,感受尤為深刻。

發展至今百餘年的歌仔戲,是唯一一個台灣人自己創造出來的劇種,一九二九年創立的明華園,幾乎可以說是跟著整部歌仔戲史一路走來,歷經時代的淬煉與轉變,也面臨過被大環境淘汰的生存考驗。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學生時期有一次因為考試拿到滿分,於是很開心的到戲班探望很久沒見面的父親,卻發現整個人聲鼎沸廟會表演休息區裡,歌仔戲演員就跟乞丐排在一起,當時的畫面一直震撼著我的心靈,久久無法褪去。

一九八○年,父親決定將劇團經營的棒子交給我時,我重重立下了一個決心:要把歌仔戲從「路邊乞丐」變成「東方傳奇」!

這些年來,明華園從內部的變革、傳統藝術表演的創新做起,歷經三次革命,終於把歌仔戲這個被迫流浪野台、沒落的夕陽產業,變成今天可以創下單場超過十萬人爭睹的戲劇傳奇,甚至推上國際舞台。這一、二十年來,明華園用每年至少有一二○場的演出、每場有三千到十萬的觀賞人次,跟廣大的台灣民眾建立起了深厚的感情,也因為長期以來上山下海、南北走透透的演出行腳,讓我們更深入認識台灣從大都市到小鄉鎮,每一個角落的可愛與特色,也從中體悟不少關於台灣文化發展的問題。

我深信,台灣有文化經濟發展的潛質與實力,只是,如何整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

台灣的文化創意工作者長期以來一直處於單打獨鬥的辛苦狀態,我常說,如果政府願意以對待一個非洲友邦的方式來扶植台灣的文化藝術或影視產業,那麼,他們將發展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亮度。

大家都知道台灣在外交上的處境艱難,因此,我們更應該提高台灣的能見度,主動向世界出擊。而文化外交遠比政治外交更容易被接受與認同,如果能多帶出結合傳統與現代、兼具國際觀的台灣特色文化向世界發聲,將可讓更多國際人士認同與欣賞台灣,間接吸引外來觀光客,達到用文化行銷台灣的目的。

當政府提出,要將文化觀光預算提升至總預算的四%時,我們一方面感受政府振興文化創意產業的誠意,另一方面也擔心政府會如何有效運用與執行這筆預算。

台灣觀光預算高達上百億,資源卻分散到各處,整個力量被消磨掉。如果想以文化為內涵,在推展國際觀光上達到立竿見影的功效,應該先挑選幾個重點建設,集中火力做好。現在,世界每個國家都有幾個代表當地文化特色的觀光景點,台灣應該也要建立這樣的形象,至少讓各國觀光客或陸客來台時,能有一兩個類似好萊塢影城、紐約百老匯、大陸《印象西湖》或《印象劉三姐》這樣的特色景點可以行銷,同樣的,這些建設的投入也可以增加就業機會。

政府曾花不少經費在補助一些小型或剛萌芽的藝術團隊,但是這些被培植起來的團隊卻常苦無合適場地與演出機會。如果政府能鼓勵各地遊樂區與這些中小型表演節目結合(如:劍湖山世界、六福村、九族文化村、小人國等等),對演出團隊來說有更多露出的機會,對遊樂園區的來說節目將更豐富,對遊玩的民眾來說,買一張票不但有硬體設施可玩,還可以欣賞不錯的表演節目,如此一舉多得,可以讓文化與觀光做緊密的結合。

大家都知道要有更多硬體設施,文化的軟實力才能展現出來,除了台北的國家兩廳院、各地的文化中心之外,目前高雄的衛武營、台中的大都會、台北縣的台北大劇院都將陸續成立,硬體設施又增加了不少。好的地點、功能完善的文化建設,確實能帶動周邊的經濟效益,但是,這十年來,我們卻看到很多蚊子館,這意味著前期的規劃、溝通、瞭解不足與不專業或太過以政治利益為目的,讓公部門的建設變成一座難以處理的大怪獸,造成公帑的浪費。因此,期盼在進行硬體建設時,政府做的是功能上的考量,而非以顧慮選票來迎合地方。

至於現有文化設施的修繕,不是只美化觀眾座椅、行政辦公室、妝點廁所、化妝室等門面,應廣邀專業人士、尤其是實際演出的表演團隊參與,著重吊桿、燈桿、布幕等實質演出功能與機制的改善、軟體的管理維護人才培植、藝文人口的經營等,讓已經存在的文化設施更能發揮功能。

當政府願意投注更多心力改善台灣環境建設,台灣就會有更多好的展演設施讓表演藝術健全發展,有更多好的景點讓人觀光,甚至連電影電視的拍攝能有更多好的取景地點。如果台灣能有一個可以展現台灣人文特色的影城,更可兼具觀光與擔任影視製作基地的功能。政府每年投注在公廣集團(包括公視、客家電視台、原住民電視台、宏觀衛視、華視)的經費高達二十到三十億元,這些經費足夠做出很多優質的節目,然而,近年來我們所看到的卻是,電視台並沒有為整個演藝界提供更多工作機會、也沒有讓影視人才有更多發揮才華的空間,反而還發展政論和新聞節目,難道台灣的新聞平台還不夠多嗎?試想,二十、三十億的預算能產生多少經典雋永的影視佳作?我們在一、二十年前曾是亞洲最大的影視輸出國,人才濟濟,現在景況是如何?政府應該讓經費發揮效用,給予創作者健全的環境,鼓勵好作品的產生,這些都將有助於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漢寶德:台灣文創產業不愁人才,愁的是機會
關於文化創意產業,簡單提供三個建言:一、應該先定義清楚現在政府推動的是文化產業還是文化創意產業。我國和歐洲國家之間基本上有很大差別,台灣還是要把文化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分開,否則政府一推動,是文創還是文化搞不清楚,錢就砸下去,做不成事的。此外,在文化方面,我們還是有很多基本工作要做的,這些事情不見得都有利可圖,但說到產業,不賺錢怎麼叫文化創意產業,希望政府要好好思考,先弄清楚文化和文創產業的不同,再去推政策。

二、文化也好文化創意也好,都有供需的問題,通常是市場問題,也就是大眾有沒有這個需求;文化消費涉及到的是大眾品味水準,如果大家沒什麼興趣,文化本身或者是文化產業都很難發展的。文化需要很堅實的民間基礎,就是要透過教育來提昇人民的文化生活素養,但我對我們的藝術教育改革是悲觀的,不大容易解決的。如果政府真有意思要解決,需要特別為此成立專案;我跟歷任教育部長大都講過,但沒有回應,所以我知道,教育問題卻是教育單位解決不了的,如果沒有總統的幫忙是解決不了的。

三、文化這個事情真的要產業化,是要專職機構來做,要非常明智、有能力來組織,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很難,不過這是必要的。文化轉變成一個產業,對文化界來講很難做,對經濟界來講也很難做,所以一定要有人能跨越兩個領域,這裡頭有很重要的兩個事情,第一,要看看我們國家最重要的優勢在哪,不可能每樣都要發展;第二,文化創意要能產業化、產品化推到全世界,沒有產業那是白說;藝術發展需要產業推動,需要一個公司來推動,像雲門有個公司來推動,一般文化團體靠自己推動,不容易有成果,產業化要有企業家的力量;而創意和產業需要政府組合起來。

大家都很關心人才,但這不完全是人的問題。我認為中華民族很能創造,想法很靈活,不愁沒有好的人才,愁的是沒有機會,總統和副總統出面來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真正重要的工作就在創造更多的機會。

@許博允:讓五百萬學生每學期看兩次藝文表演
今天聽到總統說,建設能讓一個國家變大,但文化卻可以讓一個國家偉大,聽了很高興,希望總統以作為文化總統自許,對文化產業能有實質的幫助;而且蕭副總統說,文資產業有台灣的特色,讓台灣可以是唯一,對藝術創作者而言是很大的鼓舞,可是該如何執行呢?

「數位產業」對科技產業來說可能沒感覺,因為數值太小,可是對藝術的鼓舞作用來說卻是非常的大,就像簡董事長剛才講的,如果將數位運用在動畫上面做研發而不是用在其他物質產品上面,那是完全不一樣的資源。

先不談未來性的事情,就談談現在,我們就舉現在立即可以做的事。首先以學校開始,假設教育部與文建會整合,從小學到大學這十六年當中的人口,約有五百萬人,假設學校願意讓學生每學期看藝術表演兩場、看展覽兩場、看電影兩場,去看其他建築導覽,看其他創意產業體現如何有效運用與執行…… 你們想,整個加起來有多少呢?假設五百萬人每人每一學期花二千元,這樣的消費了不起一百億元而已,比發消費券還少,可是最起碼可以讓小孩子每一年都可以體會上述我剛才所講的文化創意作品;再說這麼對文化展演團體的助益很大,假設每個學期看兩次、一年四次表演,五百萬人就是兩千萬張票賣出去!藝術家和表演團體也可以配合,每次演出劃出一個區域與教育部合作,由教育部補助。

這一、兩百億的錢不只是注入到藝術界,更是一個文化教育的渠道,我們的小孩子從小到大這十六年的成長過程中最起碼每年六、七場的文化參觀體驗,在大學畢業後每一個小孩子有六十幾次看表演藝術的經驗、有六十幾次看好電影的機會、有六十幾次的展覽…… 等,若政府沒辦法全額補助的話,至少可以用一個家庭一年負擔一百元相對支出的方式,讓小孩享受到上建設能讓一個國家變大,但文化卻述這些的文化展演;政府扮演這樣的橋樑是絕對可以讓一個國家偉大可以做得到的。

此外,我呼應林懷民所講的,過去政府鼓勵且補助國人出國表演,雲門舞集是台灣第一個獲得國外以職業身分看待並付費邀請的團隊,外國並負擔全額食宿等開支,而雲門舞集獲得每場兩千美金演出費可說不無小補,後來雲門慢慢成為頂尖的表演團體,如果連雲門舞集這樣頂尖的團體出國都會受採購法限制的話,那我們沒有東西可以拿出去了。

至於蚊子館的部分,在此提出我的遺憾。二○○七年首爾一共有一五九齣音樂劇演出,合計五千多場,台北是五齣、七十一場。蔣經國時代建立了二十二個文化中心,這些文化中心逐漸沒有觀眾,因為沒有好的演出場地吸引好的演出。建議重新整修較老舊的文化中心,且場地規模應該擴大為一四○○到一五○○席位。也期望媒體可以多重視文化產業,以前報紙的文化新聞大概占十二分之一的篇幅,現在可能連一%都沒有;以前《民生報》以文化報導為利器,但現在停刊沒有了;我呼籲報紙版面那麼多的黎智英先生重視台灣文化產業,多一些業」才足以往前邁進。否則,以目前〈文化創意產業法〉所涵蓋的十五、六個行業來說,有的傾向於以經濟部為主管機關,有的傾向於以文建會為主管機關,難以整合。

@陳念舟:台灣的藝文表演是文化外交的堅強軟實力
台灣的教育方針強調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進,若基於強化美育的邏輯考量,除了學校即有的美育科目,讓學子藉校外教學參與藝文表演的活動,並將其心得報告納入美育的成績,學子從學習的心理狀態去接觸藝文表演,收穫遠較無目的去看一場表演要來得多,當然就能轉化成美學素養。所以政府如能制定相關機制,而全國的學子進而參與藝文表演的活動,藝文表演將直接收益的成果如下:一、藝文人口的具體成長:

近年來,藝文表演的票房嚴重式微,藝文人口的平均年齡老化,坊間有太多的娛樂活動可選擇,導致藝文市場的衰退。若政府制定學子參與藝文表演的機制,藝文人口將立即上揚,所以藝文表演的命脈是建立在藝文市場的蓬勃與否,而文化教育政策是最有效的治本之道。

二、目前全國就學人口參與藝文活動預期收益表:地區就學人口預期收益
就學人口*4( 一學年觀賞4場藝文表演)*500 ( 平均票價)
台北市 650,455 1,300,910,000
高雄市 297,191 594,382,000
台北縣 684,882 1,369,764,000
新竹市 123,396 246,792,000
台中市 304,563 609,126,000
台南市 163,080 326,160,000
小計 2,223,567 4,447,134,000

全國就學人口4,787,337 9,574,674,000

*就學人口計算為96 學年度(2007.8.1 -2008.7.31) 國小、國中、高中職及大專院校統計數據。(資料來源:教育部網站)

三、配套策略:
(1)個人購買藝文表演的票券可扣抵稅額的所得稅法,是比較侷限又不易有具體成果的措施。若鼓勵企業購置藝文表演的票券抵稅,而後把票贊助給學子或弱勢團體做為公益,如此藝文表演票券的出售率會具體提升。

(2)政府可適度補助,供學子看藝文表演,以折價實質優惠鼓勵學子。四、建議草案預期效益:

(1)可立即振興藝文市場。執行模式選擇就學人口多的城市,這些城市為藝
文活動頻繁的地區。
(2)可有效培養藝文人口的成長。在文化教育政策的機制下,參與藝文活動
的龐大藝文人口應運而生,而這些學子從小就看藝文表演,將來成人後
一定有相當比例會成為真正愛好藝文的人口。
(3)可促使藝文團體產業化。由於市場變大,藝文團體需強化本質才能在競爭中脫穎,其實這才是藝文團體自給自足最好的模式,相對優質的創意及製作在市場的需求自然生成,尤其較多的演出機會必然會幫助台灣藝文表演的水準上揚。

五、結論:
「無垢舞蹈劇場」是少數以海外表演為重的藝文團體,因為台灣本身的藝文市場太少,能立足台灣,向世界舞台拓展,才是藝文表演團體產業化的途徑。以二○○八年為例,北京奧運及歐洲三國四地巡演(四○天)前後計二○餘家電子媒體,七十九篇平面媒體報導對象是台灣的無垢舞蹈劇場,這是最有效益的文化外交,其間多數的報導是因為無垢在法國受邀參加法國「里昂雙年舞蹈節」(世界最大規模的舞蹈節)的演出,並創下最大製作、最大場館、最高票價的紀錄。所以台灣的藝文表演是文化外交的堅強軟實力。

事實上,台灣應該要有更多的藝文團體能立足世界舞台,這是需要政府的公共資源挹注,完成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的目標。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