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2/27

[讀書劄記]從《深紅》與《告白》.

一般來說,命案推理小說總以血腥殺戮為高潮,以兇手是誰為懸疑點,命案動機水落石出時,正是故事終點。然而《告白》和《深紅》兩本小說,一起始已揭曉謎底:謀殺動機、兇手背景、發生過程,簡直反高潮,然你越讀越不寒而慄,原來真正恐怖不在外表的殘暴,而在人心的複雜。

那陣子我正在為易卜生一部冷門劇作《羅士馬山莊》寫報告。其實以佳構劇的標準來說,這劇本寫得不算好,也是高潮早早發生,男女主角懷著不能明言的罪惡感,談論著他們善良高貴的理想,期待傳播世人自由、進步、愛的思想,最後有志難伸雙雙以自殺作結,情節令人覺得溫吞,即使十九世紀的觀眾都覺得悶,首演反應欠佳。然而它贏得心理分析大師佛洛伊德的激賞,說這種罪惡感是伊底帕斯情節作祟,講白一點兒就是人皆有亂倫的衝動,按捺衝動導致現代人發生種種精神疾病……。

教授告訴我,為文論述不能只因為「我想我認為」,而應該從「誰說過甚麼」出發,因此我那時為了「罪的意識」四個字翻江倒海引經據典。有一天,偶然跟依馬媽午餐,問她:「可不可能把一部劇本當本小說來讀?」,依馬媽很誠實告訴我:「小說比較好看。」

嗯哼,就完整度來說小說已善用盡它的載體文字來表現,但是劇本還要加入一種對戲劇的想像力來閱讀--我正打算這麼解釋時,依馬媽提起《深紅》這本小說:「你想過滅門血案裡唯一倖存的孩子會怎麼想嗎?」

「怎麼想?」

「總覺得自己有甚麼資格一個人得到幸福?懷疑自己當初為何沒跟著一起毀滅?有意無意毀滅自己得到幸福的機會。」

這不就是罪的意識.....比佛洛伊德說得這麼簡明,比易卜生說得有魅力。

「當死者的女兒知道兇手也有一個跟她同年齡的女兒活時,她忍不住想知道她是否活得比她自己幸福……。」依馬媽又繼續問我:「那妳知道兇手的女兒會怎麼想嗎?」

「怎麼想?」我已放棄自作聰明。

「她潛意識繼承人們對她父親的譴責,跟一個家暴虐男結婚,把受虐挨打當作命運的懲罰。」

我覺得不寒而慄,不幸的循環該如何終結啊。

立刻我決定去把這本小說找來看,也不管報告沒寫完,不管室友幽幽警告:「熬夜以後眼袋會浮腫喔,皮膚會變得暗淡,明天早上對著鏡子時,又會唉聲嘆氣說我看起來好老……」,徹夜竟讀。讀完後我覺得就文字技巧來說,《告白》更為簡練精湛,而《深紅》結局似乎還可以更銳利,不過整體仍算引人入勝的小說。《深紅》作者野澤尚也是多部知名日劇《戀人啊》、《沉睡的森林》、《水曜日的愛情》的編劇,四十四歲在東京自縊而亡,真實人生的懸疑性不輸於小說啊。

那一夜起我對自己寫的報告有了深深的懷疑感,因為像《深紅》和《告白》這樣的小說,要比易卜生的劇本、佛洛伊德的亂倫分析說,更能引發人們對「罪」的探索、對善惡的反省。當然我可以辯解說易卜生是一百多年前的古人了,他的問題意識已稍嫌過時,然而今日的現代劇作家,是否提出甚麼更精湛的透視和剖析呢?姑不論小說和戲劇不同媒介難以比較「好看」的標準;然當我說《深紅》尚不算一流小說時,我又能推薦出幾部在人性的深刻度上勝過《深紅》的當代戲劇呢?做一部戲耗費的成本那麼高,也不缺優秀、努力、又有才華的劇場人,可是台灣觀眾看到一部好戲機率為什麼總比不上讀到一本好小說、看到一部好電影呢?說來汗顏,應該是我們寫劇本的人,虧欠當下台灣社會一個真正的好故事、一部看完之後令人內心翻攪不已的戲劇啊.....。

P.S.:這兩本小說都已經有電影版發行,許多人因為電影才注意到優秀小說的存在,影像果然是當代的強勢媒體。不過我很慶幸自己先看過小說,在我腦海裡另有一套不同於電影版的畫面。

延伸閱讀:

[擺盪於冷眼旁觀之間]深紅的劇評+書評

野澤尚的官方網站

深紅電影片段

告白電影預告

2011/02/16

[轉載]《茶花女》回應一大串(增加中)

這齣表演引發上百則討論和評論:

先是音樂時代楊忠衡先生以「兩廳院還我錢」為題在臉書發表意見,引發一連串網友迴響。
楊忠衡老師的討論串

平珩老師的討論串

謝淑靖<六大門派圍攻茶花女>

林于竝老師:關於「兩廳院還我錢」的一些回應

謝東寧<阿蹦老師的茶花女>


因此還上了媒體報導■中時新聞:
《茶花女》難看? 嗆兩廳院退錢 表藝界吵翻
一場爭議 挑起劇場長久問題

後續評論。
自稱「普通觀眾」但一年看戲破百部的超級瘋狂戲迷(也是每週編輯)JimmyBlanca的評論:
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 兩廳院旗艦製作:鈴木忠志 茶花女

這戲是發生什麼事,中邪了嗎?一個這麼灑狗血的故事情節,為什麼會用這種方式表現?人說話的方式、表情、移動都是直線的,甚至讓我有種在看布袋戲人偶演戲的感覺。歌曲的選擇與詮釋方式也讓我頻搖頭,一點兒都不好聽,駭客任務式的服裝選擇也令我納悶。還好這戲只有90分鐘,沒有中場休息,不然很可能成為我第一齣中場就離開的戲。
.....在資源不足,沒有preview機制的情形下,觀眾是資訊不對稱的弱勢方。就以《茶花女》來說,我看到的訊息是「鈴木忠志要拼貼來台灣流行歌曲,導一齣流行歌劇」。......

也是每週的特約寫手莫默,書信體的評論:
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TIFA:《茶花女》,愛情,在幻覺的最大值

鈴木忠志讓表演者從說話口氣到肢體動作都維持在一刻意裝腔作勢(樣板化、典型化、木偶化)的調度作法,不但搭配了《茶花女》的俗濫質地(以當代的愛情思維來看),卻忽然的,使之有了一奇異的昇華感(別忘了音樂、舞台、道具等等多方面的一體感),那讓以忍讓、犧牲和苦難為基礎的大抒情幻覺價值觀,讓那隱藏在文本的童話性(或者按照鈴木忠志的說法是:純愛),都在暴露的過程中,變得清澈、光滑,變得有重新檢視、省思的機會。

......號稱兩廳院旗艦製作的劇碼,彷如去年羅伯˙威爾森/Robert Wilson的《鄭和1433》沿用了《加利哥的故事》的姊妹版格式,總給你一種撿便宜、不費事、無有戮力的印象,也因此使得2011台灣國際藝術節的開場便有了次等的氣味,何來旗艦製作之有呢......

「資深看戲人」對《茶花女》持較為正面的評價:
謝東寧:嘿嘿!旗艦,你開往何處?

目前所謂上得了國家劇院大舞台劇團,一窩瘋作音樂劇、歌舞劇、大場面、大製作的源頭。官方鼓勵的,是注重「產值」的商業劇場,偏偏花大錢請來的外國導演,準星完全偏離這這個日夜被催眠的大夢,也難怪有人拿百老匯的尺,去量鈴木忠志的舞台。但話說回來,官方可又願意花錢培養注重劇場「內容」的臺灣鈴木忠志劇團?所以這場論戰顯現的,正是無論官方或民間,對於「商業劇場」與「嚴肅劇場」的混亂認知。

......當我們只習慣於炫目聲光、甜美愉悅的商業系統劇場,無法欣賞自古希臘劇場以來,一直存在於劇場,屬於演員與觀眾當下之身體能量、思想交流之嚴肅劇場,那麼我們到底要以什麼,來繼續維持劇場這門古老的藝術形式?......

「只要有心,人人都是劇評」的蔣家驊,看過排練場,同時為許多人詬病的「失真」提出解釋:
《茶花女》在排練室裡濃厚的表演能量,被放到國家戲劇院的表演空間裡反而顯得稀釋許多,甚至有些不足。儘管如此,看到台上演員卯足全力能量全開,為的就是讓自己的能量投射出去,並且在沒有別麥克風的情況下將自己的聲音清楚的送出,還是讓人感覺相當的興奮與過癮。導演選擇讓演員以實力面對觀眾,不使用俗稱小蜜蜂的麥克風,讓演員在一場戲劇表演的重要性,就此被突顯出來。

......我們看到《茶花女》裡的人物都有某種程度的失真,因為這一切只是亞蒙對這段感情的回想(或幻想),於是人物本身的不真實,更帶出關於一個人的回憶是否能夠重現(或代表)真實的議題。......

音樂人陳建騏的評論

■鴻鴻:茶花女K歌大賽
鈴木忠志以獨創的表演訓練,在現代劇壇占有重要地位,但他的導演作品,並不以觀點的辯證見長,而往往僅從單一觀點出發,著力於美感經營。演員重心壓低的移動,以及凝定力吼的「鈴木方法」,能不能在每部作品裡發揮積極效應,是另一個問題。

在KTV裡,同一首歌,可以澆不同的塊壘。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心事,套進熟悉的歌曲中。用不同來源的流行歌搬演「茶花女」,雖與背景設定扞格不入(劇中人名還是法國人),卻仍可在矛盾中,讓歌與劇彼此激盪出新意。與其說是疏離效果,不如說是後現代拼貼美學,在當代劇場原已見怪不怪。

問題是,這些歌原為麥克風演唱而作,現在卻要求演員以本嗓演唱,甚至因為「鈴木方法」的剛猛發聲,而抹消了歌曲的細緻層次。習慣蔡琴與江惠的婉轉歌喉,聽到這些歌被吼叫出來,難免造成不適與反感。而當女主角力行鈴木演唱法時,男主角的技巧卻相當李宗盛式的瀟灑率性,風格的歧異,更造成觀眾無所適從。所以,「茶花女」雖然一掃國內演出麥克風氾濫的積弊,卻未能贏得觀眾衷心讚佩,殊為可惜。

李歐梵:鈴木導演《茶花女》的爭議
此次演出的最大問題就出之於語言。說明書上只提到此劇的導演和編劇是鈴木忠志,「劇本編修」是林于,那麼鈴木的日文劇本是否出自他本人手筆?或出自日文翻譯的小仲馬劇本或威爾第歌劇的劇本和歌詞?林于是否照日文譯成中文?果是如此的話,為什麼中文的對話中有不少五四式的文藝腔?彷彿借用了劉半農的劇本也許鈴木認為這一切都不重要,但戲劇既然是溝通的藝術,——「劇場本身就是一種溝通的形式」(見第四十七頁),那麼溝通的對象——觀眾呢?

......鈴木說,「戲劇的歷史是對於異文化之間應如何對話,以及與異文化之間如何共存的思考歷史」,一點不錯,我十分贊同。然而鈴木自己是否對於「異文化」下了足夠功夫?不論他是否懂台語或國語,他顯然對於中文的掌握不足,面對台灣式的中華文化的敏感度也不夠。不論他的戲劇理論如何高深,甚至成一家之言,但實踐起來還是要經過「異文化」的考驗。


小感:兩廳院旗艦製作持續三年,「橘逾淮而為枳」的質疑,到《茶花女》完全爆發開來。國內空前魄力的「旗艦大製作」為何極易淪為國外大師的「實驗小劇場」?有人從結果批評主事者草率、亂花銀兩,但很可能恰好相反,「押寶」在「經典名牌」(注意:不是過氣名牌,只是既成經典很難是現在式)的國際戲劇名導身上,應該是觀照八方後不容犯錯的評估結果。

但是,「經典大師」+「台灣本土」融合混血,豈是三朝九暮可以完工?明知道藝術非一蹴可幾,效果不可能立竿見影,反正就是沒膽成立國家劇團、長期聘請專業顧問總監、練功個八冬十載。但咱還是志氣大,有夢想,氣魄充滿爆發力,直接撿現成合成的結果,「次等」、「文化殖民地」的氣味也就難免流露.....。到頭來本土藝術家還是兄弟上山各自努力吧。口水照噴,文創照混,這樣的戲碼還要輪迴下去。

[轉貼]王墨林《荒原》評論種種

「1987年,我們以為一場戰役起碼會改變一點點生命的意義,戒嚴時生命恍若孤魂野鬼、徬徨無主,解嚴後生命像精蟲亂竄,一直想找到一顆卵子附著在上面。但是一場戰役下來,只是幫助了那些政客達到奪權的陽謀。一場革命被埋葬在這片死沉沉的土地,混雜著遺忘的記憶和躁動的慾望。」(《荒原》柱子台詞)

劇評一:趙川:革命、青春和一種政治劇場 王墨林《荒原》觀後文原載於《今藝術》
......王墨林的《荒原》,試圖讓在個人社會掙扎過程中被消解了的「革命」,重新獲得某種令人敬重的品質,以為對此曾投入青春,後來飽受挫敗的人,贏取自我救贖的能量。然而,中年人對革命的提及,卻總像是在講青春孟浪。與他們相對應的,當那些一臉無辜的年輕人組成的歌隊,在舞台前輕飄地唱起「戒嚴」、「解嚴」和「攝護腺」的時候,導演或許意識到或許沒有,那些年輕人所暗示的長江後浪推前浪,難道不是讓所有的青春,都因為未經世事而看來輕飄?我一直懷疑,《荒原》中的「青春」與「革命」或是個美麗的誤會。甚至《荒原》這個名字,和對艾略特(Thomas Stearns Eliot)著名詩句「4月是最殘酷的月份……」的引用,那裡面的死亡意象,應對的當然不會是革命失敗的悲情,而是對不復存在的青春時代的亡悼。......

劇評二:王瑋廉:王墨林,情懺台灣八○文原載於每週看戲俱樂部
......投射在舞台高處一方極其模糊的影像。一開始我不喜歡它,覺得投影機的流明數太低,後來,它逐漸成為封閉洞穴中的一扇氣窗;在那裡面,是褪去的記憶,在那外面,是世界的腳步。

郭亮廷:王墨林 在黑盒劇場裡 召喚歷史幽靈 (上)原載於《PAR》
郭亮廷:王墨林 在黑盒劇場裡 召喚歷史幽靈 (上)原載於《PAR》
當九○年代台灣進入加速的現代化和消費文明,藝術家好像也得了失語症般,無法表達身體在這個資本主義全球化底下的處境,以至於在王墨林看來,台灣根本還很「土」,能夠反映整個現代化過程的「現代劇場」還沒發生。「你可以看到,在全球化的城市空間和流行文化裡,年輕人的身體愈來愈相似,也就是說,現代化造就了同質性的身體。」王墨林說:「台灣喜歡說自己是現代化國家,那麼現代性在劇場裡的反映,是什麼?是雲門舞集的『身心靈』嗎?還是屏風和表坊的悲歡離合?劇場和身體的城市性格在哪裡?台灣的『現代劇場』又在哪裡?」

[轉貼]《春琴》


Complicite Shun-Kin
演出時間:2010/12/17~2010/12/19
演出地點:台北國家戲劇院
導演:賽門.麥克伯尼(Simon McBurney)
主要演出:深津繪里
製作:英國合拍劇團、日本世田谷公共劇場


Complicite 劇團首度抵台,由藝術總監賽門.麥克伯尼(Simon McBurney)於1983年成立,為英國最富盛名的劇團,亦有「全英最佳肢體劇場¬¬」美譽,主要以重新詮釋劇場經典作品為主,經常與跨界、跨文化的藝術家合作,並結合¬劇¬場元素,如:影像、懸吊、音樂及聲音效果等,賦予經典作品時代新生命。

由「全英最佳肢體劇場」典範代表合拍劇團(Complicite)與日本世田谷公共劇¬¬場所共同製作的《春琴》即,曾榮獲讀賣戲劇獎、最¬佳¬導演獎及提名最佳戲劇和最佳女主角。該劇並邀請今年以電影《惡人》一片榮獲蒙特婁¬影展¬影后獎項的深津繪里,親自操偶飾演春琴一角。

《春琴》取材自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作家谷崎潤一郎經典鉅作《春琴抄》及《陰翳禮贊》。故事敘述一段淒美、曲折的關於主僕之間的愛情故事。美麗、琴藝傑出的三絃琴老師「春琴」,九歲因眼疾失明,「佐助」遂成為她引路的僕人,也因此對春琴產生敬畏般的愛戀。而兩人雖然相愛,無奈春琴難以跨越主從隔閡關係,遂為這段感情添加悲劇之姿。又佐助為了感受與春琴相同的世界,以刺瞎自己的雙眼,展現絕對美麗與病態似的愛。透過谷崎潤一郎獨特又獨到的絕色迷離之筆,細膩呈現無上的藝術文學價值。
彩排記者會片段

導演訪談
導演沒正式回答為什麼一個英國人要做日本故事,只說他的姓來自蘇格蘭,父親是美國籍,他在法國念戲劇,劇團登記法文,拿的是英國補助。最後提到谷崎潤一郎的春琴抄是根據英國作家湯瑪斯哈代(Thomas Hardy)的短篇小說(1818)改編,哈代就是《黛絲姑娘》(Tess of the D'Urbervilles)的作者。

好像得了資料著魔症的我繼續查了一些有趣的東西(如果也有人覺得有趣的話):
Chinese Yueju Opera豫劇版:春琴

2008年電影版春琴抄:齊藤工、長澤奈央 主演


1976年電影版春琴抄:山口百惠、三浦友和主演

2011/02/08

[新聞稿轉貼]國父說:我有叫你們亂賣國土嗎?


2011年2月1日小年夜,早上十點,民眾突然見到超大的百元紙鈔現身花蓮火車站,紙鈔上還印著國父遺訓:「平均地權、節制資本」,更有一群「國父」,集體在火車站發紅包向返鄉民眾拜年。拿到紅包,發覺紙鈔上的國父開口說話?年關將至,一批花蓮及台東的民間人士、學生及團體,集體在火車站及商家擺發放紅包向路人拜年,裡頭卻不是真的紙鈔,還印著國父訓示:「有土斯有財」,原來是呼籲大家關心花東土地的文宣。

義務製作文宣的團隊,是一些長期關心地方發展問題的花蓮、台東民眾以及地方民間團體,希望藉由此活動引起地方對「東部發展條例」中「土地條款」的關注。他們表示,花東政治人物高度關注的東發條例草案,照顧弱勢、地方補助條款的理念很好,但有些版本的草案當中,卻還包含了大幅排除土地法規的公有土地釋出條款(草案7~9條),這並不符合社會公義和庶民經濟。東發條例要釋出給財團的公有土地,高達花東地區87.5%的面積,然而這些所謂的「公有土地」,卻有許多是住著人或耕作的,這是由於花東地區特殊歷史因素之故。從日據時代到國民政府的土地登記制度,在花東到現在都沒有妥善執行,導致花東地區的人民長期以來雖世代居住或耕種,仍有許多人無法如願申請土地所有權,至今仍必須長期繳納租金,甚至被認定是違法佔用。

舉例來說,花蓮吉安鄉南華村許多農民從日據前就在該區墾荒耕種,光復後,多數農民不知土地已收歸國有,直到民國八十多年陸續收到政府公文要求繳納土地稅及罰金,加上很多私人土地在政府強制徵收下轉賣給財團,才逼使村民自行成立「國有財產地爭取自救會」,期能從政府手中「買回」自宅或農地,花蓮鳳林地區、台東關山地區等也有過類似問題。反觀土地同樣被收歸國有的花蓮新城鄉七星潭社區,自民60年起雖陸續開放公地放領,但當地地價卻在政府大肆推廣觀光,財團炒作之下快速飆漲,讓居民面臨「買不起」,或需向政府「租用」自宅的窘境,同時,花蓮縣政府也打算將土地BOT給飯店業者興建七星潭濱海渡假村,未來民眾到七星潭看海也恐怕需要付費。

東部公有地爭議的問題不分原漢族群皆有,但以阿美族為最顯著的受害族群,上週五(1/28)就有近三百名花蓮及台東的阿美族人北上至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抗議及夜宿,一度和封鎖線員警發生推擠衝撞。阿美族土地的歷史爭議多如牛毛,居民爭取土地權時卻普遍被相關單位忽視,例如港口部落、花蓮市Towapun部落等,最著名的例子即台東杉原美麗灣度假村,即便縣政府被控告並由法院宣判違反環評法、執照無效,縣府仍強行核發執照給飯店業者。台東縣政府回應「美麗灣開發案」爭議時指稱當地刺桐部落居民「長期占用」土地,然而該處形成刺桐部落族人的聚落已有五、六十年,族人指出過去祖父輩確實有試圖向政府提出土地所有權申請卻沒有下文,甚至傳出資料遺失的懷疑;而台東的三仙台(阿美族語傳統稱比西里岸)亦是在光復後,部落生活領域被劃為國有,到了98年,縣府在部落族人不知情的狀況下,將土地租給財團開發三仙台BOT旅館,引發族人抗議並爭取土地權益。

雖然東發條例開宗明義是要以「資源永續」方式促進花東的發展,但採取的做法卻是排除既定法令,將國公有土地快速釋出給財團利用,恐將為了「財團的發展」強勢趕走社區居民,罔顧人民權益及環境成本,並不是從花東人民的角度出發。草案7~9條土地釋出條文一但通過,財團要買賣租用國有地將更加容易,未來東部原住民的土地與文化也將同時消失,或者人民就算有錢也買不回自己的家了。民間團體並非反對所有的開發,但對於東部的發展,政府理應將發展的機會和資源保留給弱勢的民眾,並且扶植能夠回饋地方居民的產業發展,怎可連居住權都從人民手上奪走,只為了集中大量資源給本來就有能力開發的財團?

從小年夜開始,花蓮、台東的民間團體將在網路上聯合發起連署活動,他們並未反對東發條例通過,但要求「刪除東發條例789條」。希望能在2月22日立法院開會以前將這股民間的聲音傳出去。
民間訴求:
一、花東國有地是人民共有的財產
◎請刪除以「公有土地作價」取代發展基金的條文。
二、刪除東發條例草案中第7~9條「亂賣國土」的條款(以下為7~9條重點)
◎第七條 土地變更不受相關土地使用法令規定之限制。
◎第八條 土地販售經營不受民意機關審查,排除土地法、國有財產法規定。
◎第九條 連「學校用地」等公用土地也可以給財團用,突破「國有財產法」。
三、東發條例應列公共參與的機制
◎請保留由「東永小組」,重大建設計畫不應由縣政府全權決定,且專家學者、民間組織代表比例應不得少於二分之一。
◎草案不得牴觸原住民族基本法第20、21條之規定,使用原住民族土地必須詳加調查、諮商、取得原住民族同意。
◎反對密室協商,請公開協商過程,並針對「人民的需求」審慎擬定相關條文,而非以財團的需求來擬定。


連署部落格

2/1活動影片下載
向民眾說明紅包內容http://www.sendspace.com/file/c7mw5v
拿紅包民眾受訪http://www.sendspace.com/file/qp7s9v
連署部落格網址:http://tungfa.blogspot.com/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