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4/26
《神話簡史》 的寫作技巧分析
一、 目的:
以《寫作的小紅書》(*1)為分析工具,分析《神話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Myth。(*2)的寫作技巧。
*1:Rrandon Royal(2004)。The Little Red Writing Book。Ohio:Cincinnati。
*2:A Short History of Myth,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賴盈滿譯(2005),台北:大塊。
二、 選取段落:
自始至終,神話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考古學家挖掘歐洲尼安德塔人的墓穴,發現武器、工具和獻祭動物的骨骸,在在都顯示他們和我們一樣,相信有所謂的來世。尼安德塔人一定說過所有關於死去族人來生的故事。他們一定思考過死亡,而其他生物卻不曾如此。動物看著同類死亡,但(就目前所知)不會多想甚麼。然而,尼安德塔人的墓穴卻顯示,這群人類祖先發現斃死的事實之後,反而創造出故事來破解這樣的處境。尼安德塔人小心翼翼埋葬族人,似乎表示了她們認為在可見的物質世界之外,還有其他天地。因此,打從遠古開始,人類有能力醞釀超越日常經驗的概念,似乎便成為他和其他生物最大的差別。(頁4)。
三、 分析原則:
一句一概念,簡潔扼要,是本書文字最大的特色。一句指句點分開的完整斷句,本段一共含有八個斷句,每一斷句陳述一完整的概念,並且簡要地只包含一個概念。句子與句子之間彼此環環相叩,各有作用,有機地構築整段論述。以下將運用Rrandon Royal的The Little Red Writing Book 所揭示的寫作原則,就八個斷句做逐句分析。
四、 逐句分析:
1. 自始至終,神話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
原文:Humen beings have always been mythmakers.
原則一:結論放在第一行、第一段、甚至第一句。原本從新聞寫作借來的技巧,方便報社編輯從後面刪節文字,以擠入有限的版面空間內。但這種寫法同時也方便讀者迅速閱讀,他們不必像閱讀偵探小說似地花許多時間瞎猜和迷惑,第一時間便瞭解作者想想說甚麼,接下去才是繼續探索原因和例證的部分。報紙、論文、商業寫作這類說明性及報告性文章的寫作第一原則便是:結論放在段落之首,而非文章最後。
運用縮寫為”BLOT”(bottom line on top)的寫作技巧來檢視:把最後一句放到第一句,所以這一整段文字的結論應該是:從遠古開始,人類有能力醞釀超越日常經驗的概念,似乎是人類和其他生物最大的差別。自始至終,神話都是人類創造出來的。論文寫作的結構像一個倒金字塔,首段如金字塔底部:寬廣而有開放性的結論,然後漸漸深入核心。為首第一句,就是全段的主題句(topic senstence)。
2. 考古學家挖掘歐洲尼安德塔人的墓穴,發現武器、工具和獻祭動物的骨骸,在在都顯示他們和我們一樣,相信有所謂的來世。
第二斷句可視為第一句主題句(topic sentence)的分部解釋。「人類」從何界定起?從最原始的時代解釋明人類的原型(archetype)。作者舉了距今13萬年到3萬年之前的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附註3)為例證。這一小段話同時也解釋了首句陳述的時間點:「自始至終」的「始」從何而來;還有「和我們一樣」解釋了「終」---現在、至今為止。「武器、工具和獻祭動物的骨骸」談到了「創造」(附註4)。最後一個重點「神話」,這是需要大廢篇章的主要概念,作者並不先一次下完定義,而給予讀者第一個線索及印象:「來世」。後面的句子再繼續解釋「來世」與「神話」之間的關係,為預留伏筆。
3.尼安德塔人一定說過所有關於死去族人來生的故事。
這是一個簡單有力的直述句,它預留伏筆,後面段落將有詳述。本章主題為:何謂神話?共分十三個段落,其中第四段時解釋尼安德塔人墓穴顯示跟神話有關的五件重要事情:(一) 神話跟死亡經驗有關。(二)神話與儀式有關,代表一個非日常世界。 (三) 墓穴代表死亡,尼安德塔人在墓穴旁創造神話。(四)墓穴中有證據顯示尼安德塔人相信來生。 (五)與現實並存的另一個世界,是神話的基本主題。其中(五)最複雜,又移到第五段獨立說明,並以「直到今日……」(13),把敘述推離開史前現場,來到現代,從普世的層次解釋神話的概念。
4.他們一定思考過死亡,而其他生物卻不曾如此。
這是從兩個相反方向,論證一個概念----人類思考死亡,而其他生物不會,證明思考死亡是人類的特性。頗合紅皮書之原則四:寫作基本結構中的評價結構(evaluative structure):從贊成(pros)和反對(cons),雙面結構概念的順序(order of ideas)。(p.22-28)
5. 動物看著同類死亡,但(就目前所知)不會多想甚麼。
作為上一句的進一步說明,作者加上括號但書。確實,這個證據如今已不能成立。根據至少2006年科普雜誌上的動物行為報告指出:大象、猿猴、烏鴉、野山羊等生物,對同類的死亡,都表現出強烈情感的特殊行為。(附註5、6、7)
6. 然而,尼安德塔人的墓穴卻顯示,這群人類祖先發現斃死的事實之後,反而創造出故事來破解這樣的處境。
為上一句的反向陳述。用了對比式的連結詞(contrast transition word) ----「然而」(原文: but)----如紅皮書原則三(pp.17-21);如此再度與前句形成一組評價結構。等於說,第五句和第六句是第四句的延伸說明,加以解釋和強調。
7.尼安德塔人小心翼翼埋葬族人,似乎表示了她們認為在可見的物質世界之外,還有其他天地。
這是第二句到第六具句的一個小小總結。整段除了起始句和結尾句,中間包含了一個次結構,說明一個事實:尼安德塔人在臨終前的來生想像;即原則六:提出具體的細節和例證以支持主要論點(support what you say ,pp.33-44)。
這個例證將時間點推往遠古時代,把首句「自始」說得淋漓盡致。到本章第六段(6/13) ----即中點時急轉而下,再度使用對比式的連結詞「然而」(14),接著陳述科學對神話的不理解。
8. 因此,打從遠古開始,人類有能力醞釀超越日常經驗的概念,似乎便成為他和其他生物最大的差別。
原文:From a very early rate, therefore, it appears that human being were distinguished by their ability to have ideas that beyond their everyday experience.
結尾句。使用結論式的連結詞「因此」therefore,以句型比較複雜、含有子句的長句,將所有概念連結起來,給人一種面面俱到的感覺。相較第一句簡短有力、提綱挈領;陳述的概念則一也。
以中文譯本分析的話,時間副詞「打從遠古開始」,主詞:「人類」,動詞:「有能力醞釀」,受詞:「超越日常經驗的概念」,形容詞子句:「似乎便成為他和其他生物最大的差別」。或者,將最後一句看作主要句子,主詞是「人類有能力醞釀超越日常經驗的概念」這件事。
五、 總分析:
除第一句為主題句和最後一句結尾句外,中間六句是尼安德塔人的例證。第一句短,第二句延伸解釋第一句;第三句短,並為之後預留伏筆;第四句用評價結構(正反雙向);第五句和第六句為第四句的延伸,亦為一組評價結構;第七句以對比性連結詞小結例證部分。然後以面面俱到的長句收尾。八個句子長短交錯如下:一短二長三短四短五短六長七長八長;如原則九:長句變短(cut down long sentences,pp.55-57),造成清晰有力的陳述效果,且為首的主題句務必簡短,揭示結論,迅速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將整個段落放回整個第一章來看,第一段猶如整章的導句(leading sentence)。如原則二:導句總結整個論文或報告的內容(P.15)。本章主旨為何謂神話。包含:神話的起源、人類需要神話的理由、神話的特徵、神話的作用、現代人對神話的疏離等等。而第一段猶如倒金字塔的底部,以八句話廣泛包羅其後將詳述的概念:神話自始已有,為人類所獨創,和死亡有關,特徵為超越。此並可視為整章結論。
附註1:摘自《神話簡史》A Short History of Myth,凱倫.阿姆斯壯(Karen Armstrong),賴盈滿譯(2005),台北:大塊。頁4。
附註2:Rrandon Royal(2004)。The Little Red Writing Book。Ohio:Cincinnati。
附註3:維基百科: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是人屬中已滅絕的物種,發掘於歐洲及西、中亞部分地區的更新世標本。尼安德塔人可被歸類為人類(即智人)的亞種(Homo sapiens neanderthalensis),或者界定為一個獨立物種(Homo neanderthalensis)。最初的原始尼安德塔人表型性狀,早在距今60萬至35萬年前,便起源於歐洲。原始尼安德塔人有時會被分類到另一個表型學派的「物種」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或羅德西亞人(Homo rhodesiensis)中。根據考古發現,尼安德塔人完整的特徵出現在13萬年前。這些特徵在距今5萬及3萬年前時分別在亞洲和歐洲消失。
附註4:作者沒有多解釋尼安德塔人葬禮的背景知識,如:法國拉費拉西地區出土一家尼安德塔人的屍骨,兩個不同性別的成年人捲曲成胎兒狀。還有些有羊角或赭石等陪葬物。另在伊拉克沙尼達出土的一老人屍骨,旁邊有花圈和醫用草藥的痕跡。見Felipe Fernández-Armesto(2006)。陳永國譯。《改變世界的觀念》 (Idea)。台北:聯經。 頁32。
附註5:《大自然探索》(DISCOVERY OF NATURE)2006年 第2期<面對死亡的大象>
摘要:人一見到逝者的頭骨或骨架,多半會產生強烈的情感反應.科學家最近發現,在某種程度上,非洲象見到同類的屍骨時也有類似的反應.儘管大象最終走向墳墓的過程仍籠罩在迷霧中,但是科學家此前就已知道,大象在死去的同類面前會變得焦躁不安…….
附註6:【國小康軒版課本4上第7課】:動物葬禮
……大象對同伴死亡的哀悼,表現最為特別。老象一死,為首的雄象,就用象牙掘鬆地面的泥土,用鼻子捲起土塊,朝牠投去。接著所有的大象也紛紛效法,很快的將牠掩埋了。然後,帶頭的雄象接著踩土,很快的就築成了一座「象墓」。當雄象嚎叫一聲,眾象便繞著「墓上第地」慢慢行走,場面悲傷沉默。
猴子會依依不捨的面對同伴的死亡。老猴子斷氣後,小猴子會圍著牠淒然淚下,然後一起動手挖坑掩埋。牠們會把牠的尾巴留在外邊,然後靜靜的注意觀察。如果吹來一陣風,尾巴動了,猴子們就會再把牠挖出來,百般撫摸,等到看到牠毫無反應,再重新掩埋。
烏鴉面對同伴的死亡時,會排成弧形,有一隻會像首領般的站在一旁,聒聒直叫,好像在致「悼詞」。接著,兩隻烏鴉飛過去,把死去的烏鴉銜起來,送到附近池塘裡,最後眾烏鴉集體飛到池塘上空,哀鳴著盤旋幾圈向「遺體」告別。
澳洲草原上的野山羊見到同類屍骸,會用頭或角猛撞枝幹,發出陣陣巨響,彷彿發洩心中的傷痛與悲憤。這與人類「鳴槍致哀」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於動物為什麼如此表達感情,至今仍然是個謎。
附註7:【教育城】網站:
……在肯尼亞等非洲國家,人們認為大像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它能預知自己的死期,瀕死前便自行前往「大象陵園」。 那裡很早就有這樣的傳說:大象族群非常團結,野生大像都有自己的家族墓地。 如有半路死去的大象,其他同類遇到遺骸後也會幫助保存下來,用長長的鼻子將死者捲到墓地。 不僅如此,活著的大像還經常跑到墓地裡對著死去的大象的白骨進行“緬懷”。 這種保留遺骸的傳統得到了同樣重視遺體的人類的尊敬。
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的麥克科姆博士表示:「大象是非常特殊的動物,在路上發現一個死去很長時間的同類,甚至內臟都已經被鬣狗吃掉,或者只留下一地白骨,它們也會變得緊張狂躁起來。象群經常會緊緊地擠在一起,走向同伴的屍體,耳朵微微向外張開,頭部抬起來,顯得非常謹慎。它們用鼻子接觸整個屍體,像吸塵器一樣嗅上面的氣味,如果發現象牙,它們會用鼻子將其捲起帶走。」
…….還有研究者更是捕捉到了大象為剛去世的同伴「祈福」的現場。 2006年《實用動物行為科學》雜誌中,美國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喬治•懷特梅爾博士在與人合著的一篇文章中講到領頭的母象去世後,同一群體中其他大象的反應。 他說:「一頭雌象站在屍體上面,前後晃動身體,有些大象抬起腳跨過屍體的頭部,還有些大象用象牙輕輕觸動屍體。每頭象都要將這些動作重複一遍,之後象群一道離開。」
附註8: 尼安德塔人的延伸資料。
有趣的考古網站
http://blog.roodo.com/esir/archives/8820423.html
http://heisnear.pixnet.net/blog/archives/200711
http://case.ntu.edu.tw/blog/?p=2526
附註9:<尼安德塔人身世之謎 >出自費根著/王玥民、張冠韶、黃聿君譯《古文明七十謎團》,貓頭鷹出版社。資料來源:http://www.epochtimes.com/b5/2/10/1/c9061.htm
關於人類起源曾被視為從非洲開始,但最近從DNA分析研究,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與現代智人(Homo Species)其實有血緣關係 (附註10) 。尼安德塔人遽然消滅的原因,有說因為氣候(附註11),也有說因為火山爆發(附註12)。
附註10:《科學人》2010年第102期8月號<我們都有尼安德塔人的血統--基因組分析顯示,尼安德塔人和智人曾經混血>
撰文╱黃凱特(Kate Wong)翻譯/涂可欣
根據德國萊比錫馬克士普朗克演化人類學研究所帕波(Svante Paabo)的說法,今日居住在非洲以外的人,體內有4%的DNA來自尼安德塔人,是尼安德塔人與早期智人混血繁衍的後代。帕波的團隊從克羅埃西亞文狄甲洞穴出土的三根3萬8000年前的尼安德塔人骨頭化石取得DNA,建立了第一個尼安德塔人基因組草圖,大約是尼安德塔人完整基因組序列的60%。
帕波和同事將他們的發現發表在5月7日的《科學》上。其中,現代智人基因組中含有尼安德塔人的DNA,讓研究人員大吃一驚,帕波在5月5日接受連線訪問時表示:「起先我以為這只是統計上的偶然。」這項發現和他過去的研究結論剛好相反:帕波和同事在1997年率先完成了尼安德塔人粒線體DNA的定序(粒線體是細胞中負責生產能量的胞器,擁有不同於細胞核DNA的獨立DNA),當時的分析顯示,尼安德塔人對現代智人的粒線體DNA並無貢獻。不過,粒線體DNA只佔一個人基因組成的極小部份,因此不能排除從細胞核DNA得出不同結果的可能性。儘管如此,其他遺傳分析研究都讓科學家認為,源自非洲的智人在散佈到其他地區時,並未與其他古人類雜交,而是直接取代了他們,這就是「出非洲替代說」。
但顯然他們混血過。當帕波團隊檢查現今人類基因組變異模式時,他們發現有12個基因組區域的變異只發生在非洲地區以外的族裔,而不見於非洲族裔,這些變異可能源自生活在歐亞大陸的尼安德塔人。研究人員比較這些區域與剛完成定序的尼安德塔人DNA,發現有10個區域吻合,意味在這12個變異中,有10個來自尼安德塔人,不過這些區域在功能上並不重要。
有趣的是,由於尼安德塔人在歐洲活動最久,直到2萬8000年前才消失,我們可能會預期歐洲人和尼安德塔人的血緣特別親近,但研究人員卻發現,現今法國人、巴布亞新幾內亞人和中國人與尼安德塔人的序列相近程度不相上下。研究人員的解釋是,雜交可能發生在8萬~5萬年前的中東地區,在現代智人散佈到舊世界的其他地區、演變成不同種族之前。
某些古人類學家對這個雜交的概念並不意外,他們根據化石基礎,很早就提出「早期智人曾與歐亞的尼安德塔人和東亞的直立人等古人類物種雜交,這些古人類應該也是我們祖先」的觀點,也就是現代人類起源的多地區演化說。因此對這些古人類學家來說,在現今人類基因組中找到尼安德塔人的DNA是好消息,倡議該學說的美國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沃波夫(Milford H. Wolpoff)表示:「這是多地區演化說的重要證據。」資料來源:http://sa.ylib.com/news/newsshow.asp?FDocNo=1623&CL=63
附註11:【自由電子報2008/1/2】氣候證據顯示 尼安德塔人是現代人老祖宗
……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一篇新研究中,加拿大魁北克省拉瓦爾大學人類學教授莫林指出,在現代人的工具與洞穴繪畫開始出現之際,西歐長期的惡劣天候,使其無法受到新移民的青睞。……在存亡全繫於數量不穩定的馴鹿情況下,當地尼安德塔人的人口密度急遽減少……造成「人口瓶頸」……。資料來源: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jan/2/today-int5.htm
附註12:《科學人》中文版<尼安德塔人的慘烈滅絕>2011年1月號 NO.107:
讓尼安德塔人全體覆沒的,可能是火山爆發。人類的最近親尼安德塔人為何滅絕,一直是個難解的謎題,而北高加索山脈的一個洞穴可能藏有關鍵之鑰。擁有高額頭和桶狀胸的尼安德塔人曾在歐亞大陸生活了將近30萬年,度過的冰河期比我們祖先遭遇到的更嚴酷。然而大約4萬年前,他們的人數開始減少,到了2萬8000年前已消聲匿跡。古人類學家爭論,他們的滅忘究竟是與後來居上的現代智人競爭,還是快速動盪的氣候變化所致,但新發現顯示,火山爆發可能才是尼安德塔人滅絕的原因,讓現代智人有機會取而代之。
俄國聖彼得堡安諾史前實驗室古洛婉諾娃(Liubov Vitaliena Golovanova)領導的團隊,研究了俄國西南部瑪茲梅斯卡亞(Mezmaiskaya)洞穴的沈積物。這個洞穴是考古學家在1987年發現的,先有尼安德塔人居住,後來現代智人也住過。科學家分析不同的地層後發現,有些地層的地理化學組成和火山灰吻合,他們認為這來自4萬年前高加索地區爆發的火山。在洞穴中,比火山灰層早的地層保存了尼安德塔人長期活動的記錄,較晚的地層則不見他們的蹤跡,研究團隊推測火山爆發摧毀了這裡的居民。研究人員再將範圍擴大到整個歐亞地區,發現大部份地區也有火山爆發與尼安德塔人消失符合的現象,僅有南部少數群體倖免於難。這項研究發表在《當代人類學》,研究人員推測火山爆發引發了所謂「火山冬天」,導致尼安德塔人和他們的獵物大批死亡。然而尼安德塔人的不幸卻是現代智人的契機,由於現代智人住在未受火山影響的南方地區,一旦尼安德塔人消失,理論上現代智人就可暢行無礙地往北拓展。
有些研究人員質疑該團隊對洞穴資料的詮釋,義大利那不勒斯大學的費德爾(Francesco G. Fedele)就在同期刊的評論中指出,火山灰的定年不夠準確,無法提出這樣的結論。但包括英國雪菲爾大學派提特(Paul B. Pettitt)在內的其他學者則認為,這個新的「滅絕和取代情節」,確有可能。要解答尼安德塔人滅亡之謎還很早,但火山爆發理論可能激起研究競爭。
資料來源:http://mypaper.pchome.com.tw/ant2009/post/1321907948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
-
原本是打算作為演出手冊裡的文章,後來不想印手冊了(專心修劇本),所以先擱這裡。 ■外國篇 「小劇場」在地球上誕生,一般公認1887年法國人安端(Andre Antoine)在巴黎組織自由劇團(Theatre Libre)是起點。自由劇團的目標在對抗當時主流的商業劇型—主題圍繞著「...
-
《神話學》是羅蘭•巴特1952年進入了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後,連續兩年,每月一篇以法國時事為主題的感言發表於新文藝雜誌上的文章集結成的一本書。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流行神話」,即為他以符號學眼光,對當時法國諸流行人事物,解構其中隱而不顯的意涵的散篇集結。第二部「現代神話」是一篇專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