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7/03

排練新創華語劇本的理論與實踐4


2012/6/28上午

M-13 陳巧蓉〈魔女的條件〉The Piano Teacher – Chen, Chao-Jung
文本:排練克拉拉、舒曼、布拉姆斯音樂劇的兩男一女之間的三角關係對話。

工作重點:1將十九世紀的典故搬演到台灣情境。角色的行為、姿態、情境、道德觀,譬如說師生戀再不再是不符社會規範?
2如何控制一場戲的結構。角色視點在何時交換。
3.=鋼琴。顯現空間與人的位置。

觀察:僅工作頁42-43幾句台詞。其中一組三人圍著代表鋼琴和床的cube演出,肢體位置將那種曖昧關係凸顯得比較清楚。

巴老師評論:這部戲應該類似心理劇,是內在的狀態描寫。我感覺這部戲不是在探討浪漫時代的愛情,而是一女二男的關係。放在台灣是否一定有必要?音樂劇的部分是全劇的一部分或貫穿全劇?這部戲的語言精簡而有音樂性,例如音樂會消失、才華會消失、青春會消失,這樣的韻律性。另外我們要處理的是撫摸身體和觸摸鋼琴的動作有何關聯或變化。該讓東西停留在想像或具象化?同是音樂家的克拉拉和舒曼(布拉姆斯也是)之間有甚麼張力產生?

創作者:我之前沒想到把男1刪掉。看完後發現男1刪掉是可以成立的。音樂劇的對照只有後半接近結尾時。


M-2 王詩琪〈臭躲貓貓〉Dirty Hide – Wang, Shi-Chi

文本:垃圾桶裡的AB對話他們是誰?在甚麼樣的情況裡?心理狀態如何?找到聲音對這齣戲很重要。
工作重點:各種風格都可以考慮,但因為現場並沒有垃圾桶,順勢先不嘗試很寫實的風格,先讀劇,接著三分鐘先把戲粗排一遍,看看與讀劇有何不同。

巴教授趁演員排戲時,與觀察組有知性上的討論。他做了圖表如一份檢查的清單,甚麼劇本用甚麼分析方式,從表層到裡層,許多層的考慮,如同分析工具或招式的倉庫。特別是蒙太奇式的劇本,如何處理演員的聲音。這裡所謂蒙太奇指好幾種時空並置於一起。

第一組講評:劇本寫得抽象,劇本輕巧,進行快速。有個危險,想將之具象或寫實的誘惑。我們看到類似包浩斯或梅耶荷德式的形式動作,有點表現主義式,不經意地就會從某種風格偷偷滑向另一種風格去了。

第二組講評:滿跟著劇作的設計安排在走。有試著不在壞傢伙和小女孩的框架內,中間有聲音和性格的反轉,可以用講義去分析。

第三組講評:戲後面的風格改變了,至少在肢體動作上,前面是自制的,後面是狂暴的,是劇本暗示的嗎還是其他?要將轉變做得更清楚的話可以往前舞台。蟑螂有何象徵意義?

第四組講評:節奏變慢,走走停停並不流暢。兩個彷彿契訶夫式,某種哲學思考的深度。感覺沉重,但我們並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而痛苦。再尋找較好的速度和節奏,呈現這個作品。用電影來比喻,快速剪接的鏡頭似乎變得緩慢冗長,鏡頭切換應乾淨俐落。思考性的演員就有這種危險,把節奏明快的東西變得很遲緩。會令我不斷想:這裡到底有甚麼痛苦?蟑螂到底代表甚麼?反向做法或許…..

再來一次。第一組保持抽象動作,加速。第三組加入,如同賽車班兩組同時進行,刺激程度加倍,特別當台詞發生在同一點的時候。

巴教授:兩種方式都成立,一種是姿勢性的,如德國表現主義電影經典卡里加里博士的小屋(The Cabinet of Dr. Caligari 1920)。另一種是輕巧的喜劇性節奏,就像節拍器一樣。



創作者:我寫的時候本來就有鎖住身體,看看純粹用聲音表現會如何。


同學問:像這種抽象性的劇本,是否都要像這樣處理?
巴教授:越抽象,越需要導演統合計算,不能全靠演員直覺,導演有點像編舞者。這齣戲可能也有某種諷刺意味,如蟑螂的出現打破日常陳規,破壞了之前建立的形式化或機械化氣氛。

沒有留言: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