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4
澳門藝穗大巡遊
比起官版的開幕儀式我更喜歡第二天的巡遊;巡遊,也就是台灣人說的遊行。
巡遊從澳門地標--大三巴牌坊開始到民政總署前的議事亭前地—也是遊客最喜愛的路線。我心目中的廣場,就是人潮會自然而然匯聚的空地。身聲和當地的敲擊協會組成的打擊團打頭陣,熱力十足,搶足鋒頭。
整個巡遊隊伍以青春創意為特色,許多看起來還是學生的年輕人,各逞創意打扮,很博鏡頭。押陣的送葬隊似的黑衣人,抬棺似高高扛起一個兩手拎著購物袋、深粉紅色的人型雕塑遊街,想是諷刺觀光城消費第一的價值觀吧。
分不清是媒體還遊客的攝影機團團包圍著巡遊隊伍,必須由藝穗節的工作人員強力開道,遊行隊伍才能稍稍推進,幾百公尺走了兩個鐘頭,感覺整個澳門天空都響著身聲的鼓樂節奏,第二天偉來和翰翰斗大的特寫照片上報佔好大版面。
但當我自問:一樣的節目,台北有可能造成相同盛大包圍的場面嗎?答案並不樂觀。第一,澳門街道不寬,特別適合步行和遊街,人氣容易匯集;第二台北並沒有像澳門這麼多觀光客,像今天澳門日報的頭版新聞是:復活節三天假期的第一天,八萬港客內地客湧澳八萬—八萬喔,澳門土地面積還沒台北一半大呢!
再說台北媒體焦點總是政治,藝文版面空間很小。我覺得澳門媒體很幫藝穗節,開幕報導做了幾乎一整版,而且每天都有關於藝穗節節目的報導和評論。雖我替身聲寫的報導周六刊登出來,在文娛版,挨在陶子和蔡依林比誰的小腿和手臂粗的照片下面的小方塊,但同天還有其它報導。
澳門城市藝穗2009 相關報導:
澳門日報:塔石藝墟掀城市藝穗序幕
澳門日報:藝穗大巡遊全城躍動
澳門日報:身手不凡
我寫的報導
圖說:
1從邊度有書鳥瞰遊行的隊伍.
2.打頭陣的身聲演社和澳門敲擊協會
3.全身貼滿鈔票的遊行者造型
4.年輕帥哥擎藝穗節海報
5.特殊教育學校的遊行隊伍
6.押陣的裝置藝術
7.當天澳門日報頭版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
-
原本是打算作為演出手冊裡的文章,後來不想印手冊了(專心修劇本),所以先擱這裡。 ■外國篇 「小劇場」在地球上誕生,一般公認1887年法國人安端(Andre Antoine)在巴黎組織自由劇團(Theatre Libre)是起點。自由劇團的目標在對抗當時主流的商業劇型—主題圍繞著「...
-
《神話學》是羅蘭•巴特1952年進入了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後,連續兩年,每月一篇以法國時事為主題的感言發表於新文藝雜誌上的文章集結成的一本書。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流行神話」,即為他以符號學眼光,對當時法國諸流行人事物,解構其中隱而不顯的意涵的散篇集結。第二部「現代神話」是一篇專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