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9

不單是說故事而已--《離婚/不離婚》

劇名:《離婚/不離婚》 
製作:三分之二劇團 
時間:2012.04.27 
地點:新竹鐵屋頂劇場 

相異於國內大多數實驗劇團,三分之二劇團鎖定三十歲到六十歲的觀眾群,主要成員人到中年仍難以卸除戲劇理想,劇本選擇也傾向沉穩有深度的文本。基於支持和好奇,特地在大雨滂沱的周五傍晚從台北奔往新竹看戲。如果這戲強調的是「在地經營」,其實不預備迎接一個台北人觀點,那我認罪,因為我真的沒準備兩套看戲標準。 

從首演當晚觀眾群觀察,一半以上是中年教師,形成一股特別的同儕氣氛。在沒有特別聲明的情況下,戲延遲了十五分鐘才開場,這似乎是一個預兆,預告著接下來超過兩小時的戲,節奏悠悠緩緩,延宕拖曳。雖然我也不喜歡造作的舞台聲腔和誇張的戲劇動作,但本劇未免太強調「自然」,而令演員聲調平淡,咬字模糊,音量不足,甚至必須關掉冷氣機好讓觀眾聽清楚對話內容。 

以「三分之二」過往對經典翻譯劇本頗犀利的品味,這次劇本的選取顯得「平實」許多。上半場演出韓國劇作家金允智的《離婚》,以一對夫妻從離婚開始,往後五次相遇,切片般所呈現的人生故事。後半場則由導演何一梵以相同人物、相同結構,另做一個「不離婚」版本;很有兩種人生選擇,兩種結局的味道。 只是上半場戲的情感張力,來自於分離的兩人偶然聚首,既疏離又熟悉的淡淡迷惘;下半場轉輕鬆諧趣,兩人明明在一起,共同出席朋友的婚禮、喪禮、兒子的婚禮等場合,故作疏離變成高段調情技巧示範。互相消解的結果,正如導演在節目單中所自述的:Nothing Happen(無事發生)。 

導演認為真實人生是「平淡枯燥」,唯恐觀眾藉戲劇過度消費幻覺;個人對此毫無異議,然這並不表示場面調度可以缺乏想像力。本劇貫穿四十二個年頭,主角年齡從三十幾歲走到七十幾歲,每次都徹底換裝,並以投影交代劇本時空指示,配合音樂熬過演員換裝時間,結構工整得驚人。而演員的服裝、髮色都換了,化妝卻絲毫未改,這是種做半套的「寫實」;有如空玻璃杯飲空氣、一眼即知LBT的「設計師名款」……,一方面抑制了劇場象徵和想像的可能性,一方面卻在近距離內提供了並不真實的寫實,在在顯出導演邏輯的矛盾。比起影像,劇場藝術是更為符號性的表現形式,虛與實的選擇和替換正是調度關鍵所在。

我認識一位犀利的學者,但這不是一部犀利的作品。

沒有留言: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