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09

中國技藝歐陸劇場----《操偶師的故事》


《操偶師的故事》 
製作:瑞士洛桑劇院Theatre Vidy-Lausanne 
時間:2012.03.09 
地點:實驗劇場 
編導演:楊輝 

空蕩的現代劇場,屏幕瘦長如中國掛軸,影像潑墨如詩,香火的意象朦朧簡潔如一首現代詩。突然一盞小紅燈籠從上垂下,鑼鼓聲作,翻出兩個掌中戲偶,濃濃的熟悉感自心底湧起:這不是我們從小到到大的布袋戲嗎、它怎會出現在實驗劇場?再看戲偶的身段、聽那聲口,沒錯,真的就是布袋戲,但它又不全似台灣的小西園或亦宛然,原來這就是1989年從中國出走的漳州布袋戲偶師----楊輝。 

細膩生動的戲偶動作緊緊抓住了觀眾注意力:藝師雙手同時演出,一生一旦,濃縮演員形體表演的精華,兩套程式,兩種性格,栩栩如生,含情脈脈,還可以穿衣、頂盤…..,這是傳統技藝的部分,可以永無止盡地精進,永遠不會落伍。 

現代劇場的美學則表現在豐富的轉喻層次上:操偶師時而是撿場,幫戲偶搬椅弄竿;時而成為角色的心腹,附耳過去面授機宜;時而是抽象的存在,化身角色的潛意識演,出內心啞劇。有時則變成外在的無名惡勢力,一手掐住戲偶的脖子,粗暴地推落它下台。 

文革這一段歷史和個人的寫實部分,題材飆離傳統掌中戲的戲路,兀然進入毫無轉借、比喻的手法。面對的勇氣可嘉,然而手法似乎可再斟酌。 

後段屏幕打橫,戲台轉向,觀眾全都易位,變成躲在操偶師後面的偷窺者。中國師傅和洋徒弟之間的台下交手,技巧上的落差,和表現概念的不同,相當生動地表達出傳承的內涵。人被惡龍逼離故鄉,生根落腳於異國,中國父子三代相傳的絕技,自然而然傳給洋徒弟。但只要技藝還在,精神不死。最後一盞孤燈意象,莫非是在說傳統藝術師徒相承制的寥落或脆弱?讓人在讚嘆技藝之餘,還意猶未盡地思考傳統藝術的命運。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