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4/18
私筆記:《如果在聖庇道街.一個累人》
日期:2009‧4‧16(2009澳門藝穗節)
地點:天邊外會址
演出:天邊外劇場
後巷,天空只有一條線,
地上什麼都有:
破鞋,垃圾,舊傢俱,狗尿
因此也就不提防
一張搭著破毛衣的長椅
竟是孤身女子的擁抱與依靠。
不言不語
行動詭異
啟人疑竇:
載著信箱、坐凳和光的菜車
能指引她到那裡?
她的香閨,
我們偷窺,
有玻璃保護我們,
城市在外面流動,
誰也觸不到誰的。
保鮮膜裹著的房間,
偷窺者相對望,
女人怡然自得
遙控燈管 亮
單人玩著自由的遊戲
把信撕掉
誰都不需要 但
快枯死了
澆我澆我 掛在天花板上的澆花壺傾斜了
澆濕她
我想這是選擇
是孤獨也是自由。
到天台上放生一捧盆栽花,
卑微地活著
安全地活著
有創意地活著
小劇場活著。
我們看見一個累人了,
但看得不累。
薛西的劇評
歌來自
Keren Ann---Not Going Anywhere
詩來自
http://www.wretch.cc/blog/unftp/2957794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
-
原本是打算作為演出手冊裡的文章,後來不想印手冊了(專心修劇本),所以先擱這裡。 ■外國篇 「小劇場」在地球上誕生,一般公認1887年法國人安端(Andre Antoine)在巴黎組織自由劇團(Theatre Libre)是起點。自由劇團的目標在對抗當時主流的商業劇型—主題圍繞著「...
-
《神話學》是羅蘭•巴特1952年進入了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後,連續兩年,每月一篇以法國時事為主題的感言發表於新文藝雜誌上的文章集結成的一本書。全書分為兩部分。第一部「流行神話」,即為他以符號學眼光,對當時法國諸流行人事物,解構其中隱而不顯的意涵的散篇集結。第二部「現代神話」是一篇專論...
1 則留言:
乃文
你寫得令我回味整個過程...
創作也像生活上有時真的令人累透了...但最後結果能令觀眾與我們所想的有同感...那種滿足足以推動到下一個創作期望...
謝謝你的欣賞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