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7

[轉貼]專家論藝-豈止京劇奄奄一息!

2010-06-27 旺報 【邱婷(藝術評論、資深戲曲製作人)】

傳統戲曲向來是表演藝術最冷門的,各劇團窮盡財力心力做新戲,要擠上新聞相當不易,但最近國立台灣戲曲學院校長續任與否,沸沸揚揚,新聞持續報導多日,雖與京劇名角走出舞台到教育部拉布條抗議有關,但鮮少人深入這一場令戲曲界人士感到羞愧的事件背後,難道僅是京劇人才斷根的問題?恐怕不是,而是整個台灣戲曲生態的平衡早被破壞殆盡了。

台灣戲曲學院前身為「復興劇校」,這四個字始終與台灣京劇發展聲息相通,也是台灣培育京劇表演人才的重要搖籃,從「復、興、中、華、傳、統、文、化……」可以說代有才人出,但榮景不再,年年不出人,竟然演變到十餘年可用之人屈數可數,真是情何以堪,這不僅讓官方民間所有京劇團幾面臨人才斷炊,昔日的國劇更是褪色,也難怪李寶春、魏海敏、吳興國等名家不願再沉默下去,因為育人點點滴滴,毀去一夕之間,再不出聲,台灣京劇沒有未來。

他們的心聲是戲曲學院校長鄭榮興連任12年來讓京劇傳承出現了斷層,豫劇系消失了;但最嚴重的還不止於此,12年來,國立戲曲學院肩負起更重大的戲曲傳承責任,從與三軍劇校共榮到成為唯一的公立戲曲人才學校,其任務也從單一京劇人才培養到兼具培育台灣戲曲人才,這是莫大的使命。

然而,就在這期間,台灣政權面臨第一次政黨輪替,兩黨政治角力使得意識型態摻雜選舉利益等因素,影響京劇與本土劇種客家、歌仔戲等之消長,客籍校長成為兩黨極力討好的第三大語言族群代表,更影響本土劇種的設立。

台灣戲曲學院先成立了歌仔戲科,接著又成立客家戲科,有識者憂心忡忡,但校方勢在必行,唱河洛語是台灣第一大選票族群,無人敢反對,而客家戲更不必說了。但事實上,這種政治平衡考量下的規畫實破壞戲曲發展生態;歌仔戲與客家戲是日治時期新興劇種,從小戲過渡大戲,除各自語言傳統曲調外,大量借用北管扮仙戲及京劇音樂、服飾……,教學資源匱乏,教學體系有待建立,因而成立以來常依賴京劇師資。

然而宏觀台灣戲曲生態發展,就劇種生態及藝術體系完整性,戲校應以「台灣戲曲科」替代歌仔戲科,曲種以南、北管這兩種深耕本土而流傳久遠的為主幹,融入歌仔、客家,依表演特性則除大戲外,增加偶戲主修。如此一來,南北管可以作為各劇種養分,而歌仔、客家戲亦有其本,而非再去成立「唱客語的歌仔戲」,如此疊床架屋,造成京劇人才本身不足,本土劇種亦失衡,試問:曲種各有聲腔之美,能兼唱京劇與客家戲嗎?

12年了,主掌全台唯一國家培養的戲曲學校的鄭校長,記得自己是客家子弟,卻忘了自己也是北管宗師的關門弟子,不應該不關照整個戲曲生態,承傳的北管戲齣不是只給自家客家戲班,而要能扶持各劇種與大家分享,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戲曲大家,才對得起祖師爺!

沒有留言: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