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20

戲劇黃金時代

林克歡:戲劇評論家。1941年生於香港,廣州暨南大學中文系畢業,中國青年藝術劇場院長,中國話劇藝術研究會副會長,並為國家一級評論員。在大陸、香港、台灣以及國外共百多種報刊雜誌上發表了二百餘萬字有關戲劇、舞蹈、電影等作品的評論、隨筆、理論等文章。

賴聲川:劇場導演。1954年生於美國華盛頓,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博士,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美國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及駐校藝術家、【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

查著兩岸劇場交流資料,無意間讀到兩人對香港、台灣、大陸,兩岸三地最好戲劇時代的看法。

賴:台灣八十年代後期開始整個走向解嚴、自由化。劇場是在一個帶動的位置。以我自己的作品來講,我自己覺得,它們除了演出之外,它還有一個論壇的功能。

林︰就大陸來說,我非常懷念八十年代,那是一個最好的時期,而且是很少有的。為什麼呢?因為四人幫跨台了,新的威信還沒有建立起來,幾乎是一片空白,做什麼都可以。儘管那時的劇場也好、文化也好,還會想我對社會有一些承擔,啟蒙,或思想引導,今天看起來也是烏托邦,但卻是一段非常重要的時期。

香港最好的時期是回歸前後,尤其是回歸之前,那個時候看香港的小說也好,劇場也好,給我的觸動最大。因為香港以前很多戲都是外國戲,都是借別人的情節、借別人的感情,很少表達香港人自己的情感。那個時期,是最模糊的時期,大家都尋找一個自我的身份。這個身份不同於英國的管治,但是也始終不同於你中國大陸。這是一個從來沒有明確過的身份,要憑空建立起來的,所以這裡頭有大量的討論,他們的努力,就是要建構一個香港自身的身份,那個時期的戲劇作品是最好的。

林克歡還預測:
一百年前,是作家的時代,五十年前,是導演的時代,今天是商人的時代。你不承認這個是不行的,因此,藝術部門、藝術人員,都要進入一種市場推銷,就是說今後不見得是導演說的算,而是製作人說的算。我估計今後很多的藝術演出,很快要走進製作人的時代。


對談時間在2004年,所以,預測中的「今後」,「我們」都將是時代的見證人。

摘自:《藝術地圖》二零零四年四月號林克歡 - 賴聲川 的對談


《戲劇香港 香港戲劇》書評:多餘的話:林克歡和他的問號

3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賴聲川的第一句話就非常像商人了。

王瑋廉 提到...

林克歡的預測,耐人尋味,
但一百年前商人是不是就在藝術界扮演著
相對不重要的角色?我想不是。

Grotovski曾說:
以前的演員常被類比為妓女,如今的演員,已經成了淑女。只是,如今的淑女,已經和妓女分不清了。

同樣地,作家、導演、商人,這些角色必然扣在各個時代裡。產業化的領域,早已經是製作人的時代(如「好萊塢」)。林氏所言,難道是在指:「尚未產業化」的劇場,即將要邁入「產業化」的時代嗎?

邁向產業化,似乎也不足為奇。

我是作家,我是導演,我是商人,我也是見證人...

naiwen 提到...

謝謝回應
這篇就是資料 挺有趣的資料
我還不知道該有甚麼感想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