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瘋堂斜巷底,從大門到院內的樟樹爬滿類似薜荔的植物,建築是明黃色的,ㄇ字形,兩邊高中間低,中間聽說以前是太平間。
叫婆仔屋是因為以前住這裡的全是女人:因戰爭流離失所的女人、不結婚的女人、家人全杳孤身一人的女人、被遺棄的女人,她們相互扶持一起生活,漸漸變老、陸續凋零,然後屋子就空了。
接著是閒置空間再利用常見的故事:藝術家「發掘」了這廢墟,辦展覽、辦藝文活動、開咖啡屋,轟轟烈烈經營了兩年,產權所有人仁慈堂突然出面說要收回,就被收回,一切煙消雲散。據說是99年或2000年的「香港與澳門漫畫家聯展」擦槍走火出現政治性的東西,犯忌。總之,這群藝術家被移到較偏遠的牛房倉庫去,婆仔屋變成官方的「文化創意空間」。外觀圍修得還不錯,但是除莫帶我們來參觀那天,我自己經過好幾次,門關著,沒人氣。
公共空間沒理由為少數人佔用沒錯,但總是一個沒有想法的趕走有想法的,文化產業的重點不就在想法嗎?錯了。
忠良可能想起了台北華山,若有所思地問:「全世界民間經營藝文空間有沒有成功的例子?」我想起巴黎的彈藥庫(Cartoucherie) ,但聽說莫努虛金(Ariane Mnouchkine)有買下土地所有權,但上網查好像又不是。
□2000 巴黎文化之旅--赴法短期參訪交流團體報告書:
這裡是個閒置的軍營,由巴黎市政府整修後提供使用,區內還有其他四個劇團及一個小學,方便表演團體演員或工作人員的孩子就讀,傳統演員研究協會是最近才搬入使用的單位。
太陽劇場由國家提供場地及部分的資金,場地同樣由巴黎市政府提供,每年的預算是1,800 萬法郎(約新台幣8,100 萬元),其中向巴黎市政府承租場地的租金是一年30 萬法郎,國家補助700 萬法郎(約40%),企業支持約30 萬法郎,其餘的要靠劇場的演出和訓練的收入來維持,因法國政府一直希望太陽劇場能以民營的方式來經營,所以只能補助部份預算,其他都由劇場自己籌措,包括劇場的經理人都是由劇團自己決定。
□「婆仔屋藝術空間」負責人李銳奮(Frank Li)的訪問。
左圖:婆仔屋地上新石(右)和舊石(左)的分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