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8213舞團去年作品《電子》的科技感,但《漣漪效應》更顯得純粹,沒有過多的社會議題指涉(或者有,但你無視也不減損對這作品的欣賞),沒有太多的搞笑橋段、沒那麼「戲劇性」,純以肢體動作和視覺勾引觀眾的感官,目不瞬離地看滿六十分鐘(今天看到的部分,也許最後會編到八十分鐘)。
儘管沒有冷氣的排練場真是熱到爆(男舞者乾脆穿泳褲在跳),儘管過低的日光燈具讓舞者的空中動作都不能做滿,儘管漣漪效應是甚麼科學名辭你不知道,即使沒聽到編舞孫梲泰的解釋:「就像身處台灣社會,人的精力不斷釋放,又不斷被打斷,距離太近,一加速就撞到別人……。」這個舞蹈的節奏感和爆發力還是令人相當振奮。
從8213的《無國界》開始,注定這個台灣新舞團,不會停留在東方台灣的殊質性上大做文章,而將探索伸向全球化社會裡人的身體。《漣漪效應》有對機械性社會和離解式心智的反應,而且表現得有力,不含糊。
看排這天,舞蹈完成度百分之八十,據說服裝設計爆炸老師設計一種密裹式太空裝,但有水生動物般的鰭片,和日本忍者式的彩色布鞋。除了49組LED燈從下往上打光,燈光設計黃申全還要加上劇場燈。三面舞台。音樂這天還沒有到,孫梲泰說這是他第一次跟科技藝術家張永達和廖克楠合作,光LED燈和強化玻璃板組成的地板造價四十萬,總經費高達百萬。
從2006年成立舞團以來,孫梲泰一直有勇敢作夢的氣勢,時時讓我驚呼:「梲泰,你怎麼敢?」但他就是敢,並一次比一次讓夢做得更大膽。
「就算這次做壞了大家罵我又怎麼樣?我回去反省反省下次再來嘛。」梲泰說,大有一種總有一天叫你們對我豎起拇指的那種氣勢。正式演出我還沒看到,但就為了梲泰的「敢」--這是我私心羨慕的--我一定要進劇場看。
《漣漪效應》profile
2010/08/19-2010/08/22 ET實驗劇場 票價:500
部落格
購票資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