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5/12

台灣劇場「西遊記」--許思賢

首登於台南藝術大學《藝術觀點》2008年4月號,34期
6.台灣青年導演的新舞台

許思賢,二十五歲,獅子座,自台大戲劇系畢業不久,現為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研究所碩士班學生。年紀輕輕,觀念新新,即於去年(2007)年被北京人藝出身製作人林芝邀請擔任多媒體話劇《一千三百萬個單身浴缸》導演,在擁有280個座位的北京人藝小劇場演出;在這之前,許思賢從沒去過北京。

許思賢從學生時代編導小劇場,算起來也有七年經驗了,執導過《無伴奏安魂曲》、《麥克白》、《七鶴戲水》、《旅行者的故事》等多部話劇;為莎妹執導《在那裏的美好》和《旅行者的故事》,在台南人劇團培育新人的「2006新劇展」執導《拾荒者》(改編自十九世紀德國劇作《Woyzeck》),小劇場七年級生中的活躍份子。

這齣戲運用時髦的舞台語彙、結構方式,探討現代都市人孤獨、疏離、困惑,非常渴望真愛,卻又對愛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全劇採用劇中劇虛實交錯的形式。這齣戲無論原劇本、演員、舞美設計、製作班,都是北京當地人,觀眾當然更來自北京,演出公司將市場定位為白領小劇場。
這幾年間,北京小劇場發展得很快,三百人左右規模的場館林立,硬體暴增,軟體需求也跟著增大。大陸民間劇場環境,不像台灣有藝文補助機制,凡要做戲,多半得自行尋求投資,以損益平衡與回收為前提,因此出現一種很有趣的劇場產品,就是商業小劇場。操作商業小劇場雖不至一夜暴富,但成本低、回收快,倒也如雨後春筍。北京市幅員大,小規模的商業演出,首輪大約都能演個二十、三十場,順利的話,還可以在北京多區不同場館演出,光是東城區、朝陽區、海澱區三區,挨個巡演下來,甚至能有近百場規模。也許戲本身的質感與創新度、演員的專業度,在台灣劇場工作者的眼中有些還比不上院校的課堂呈現或獨立呈現。但這樣的規模場次,確實是正規五場,了不起中南部巡迴十幾場的台灣小劇場,難以望其項背的。

許思賢人到北京,也為商業小劇場的操作模式大開眼界,譬如為市場預做調查功課,連戲名《一千三百萬個單身浴缸》都是經過問卷調查,投票出來的結果。12月開演,9月先到北京甄選演員,開了三天工作坊,10月先辦一次讀劇會,都按照宣傳行銷有節有奏地走著。

商業生態也影響著劇場演員的心態。現在中央戲劇學院眾所皆知是明星的搖籃,中戲的學生都有等著當明星的心態,小劇場只是條件姣美的他們踏上影視螢幕以前的跳板或練習場,與台灣小劇場工作者視小劇場為文化藝術的工作精神和態度,是非常不同的。

戲逍堂是這兩年來快速竄紅的演出公司之一。它一開始掛在廣告公司名下,他們的劇名總是簡單的、易於接受的概念,同時結合廣告的傳播能力,譬如房地產廣告也放著其戲劇的宣傳海報,有效降低了宣傳費用。同時,戲逍堂又以北京人藝三樓的實驗劇場為基地,在演出場地上沾著些北京人藝的光,然戲逍堂的戲劇品質卻跟歷史悠久、結構嚴謹的人藝作品大相逕庭。譬如搭影視或是流行歌曲的順風車,例如迪克牛仔的歌<有多少愛可以重來>流行,就推個戲名叫《有多少愛可以胡來》、電影《滿城盡戴黃金甲》為熱門話題,新戲就叫《滿城都是金字塔》。毫無關係不要緊;道具不夠精緻不要緊,演員偶爾笑場不要緊,動不動就拿現成流行音樂來填充配樂也不要緊。儘管圈內人人開罵,但,觀眾就是買單,越罵越看。戲逍堂的成功,某程度彰顯了看戲真的變成一種普羅大眾的消遣的意義,同時也顯示自從90年代以降,北京劇場界從孟京輝、林兆華開創的以創作者為核心的模式,轉向以製作人為核心的製作模式。

《一千三百萬個單身浴缸》的演出檔期自2007年12月6日至2008年1月7日,但筆者在一月初,台北,即見到了許思賢本人,嚇了一跳,還以為他正躲在北京人藝小劇場黑暗角落裡搓手寫筆記呢!許思賢解釋:首演後,導演的工作就完結。我想這大概也是由製作人主導的劇場模式,最自然而然的結果了。
(未完......)

沒有留言: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