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06/27

小劇場是可以提問的地方嗎?


上帝創造世界的第七天,祂在休息時,覺得世界太無聊了,於是祂說「要有劇場」,劇場便誕生了。然而,每個人都爭取要演主角,上帝於是將祂的答案寫在一個紙片上,封在一個小盒子裡,扔到了地球上。多少世紀過去,一個年輕導演拾到了這個盒子只有一語「為什麼?」

這個導演,便是彼得.布魯克。曾以「空的空間」理論打開一代人藝術視野的布魯克,用上面這個故事為他的新戲《何以如是》開頭,意在追問劇場裡所有的疑惑----我們為什麼要演戲?為什麼要看戲?為什麼要有莎士比亞?為什麼不能把莎劇權給燒了?像一個說真話的小孩,七十多歲的布魯克,用這個戲問了好多該問、不該問的問題,也問出了好多不可思議的答案。

以此抄錄回答柳春春阿忠噗浪所說:「有趣的是,小劇場想要提出"問題"嗎?或是,劇場想要提出問題嗎?劇場是要提供知識的地方嗎?劇場是要給答案的地方嗎?如果是,那.......為什麼觀眾要接受這個答案。」

也或許,阿忠懷疑「示範說明會」有教育觀眾之嫌,因此起反感。觀眾在劇場中的位置是甚麼?我覺得每周看戲俱樂部有篇文<劇場中的觀眾>寫得很好:
Hanns Braun的《觀眾在劇場中的定點》,以演講或是政治集會中的那些觀眾和劇場觀眾相比,提出這兩者之本質是不一樣的。引述Ernst Juenger的話:「觀者是演出的證人,不是演出所訴求的對象」,……排戲排了長久的時間,演出是被既定的,沒有觀眾參與的成分存在,觀眾所能做的就是當演出的證人,是屬於被動的,觀眾可在腦中進行創作,但是絕對不能在演出當中打斷演出改變舞臺上既有的東西。

但演說卻可以隨群眾反應改變內容。

這表示劇場的姿態比較高嗎?非也。請接下去看:
彼得.布魯克在《空的空間》中提出「戲劇就是RRA」公式,A指的就是觀眾的幫助。他的意思是一齣戲最後的一個創作過程是由觀眾來完成的。......

Wsewolod Meyerhold的《觀者是第四創作者》提及「觀者具有將暗示部份經由想像加以補充的能力」,所謂的觀眾是第四創作者,是因為一齣戲在真正呈現在觀眾面前之前已經先被劇作者、導演、演員創作,最後才是觀眾。

在我看來,一場表演比一場演講姿態更謙遜。演講訴諸知識和觀念,並假設這原是觀眾沒有的,所以「說給你懂」。而表演訴諸感受和想像力,且假設這些觀眾都不匱乏,事實證明,越有感受性和想像力的人越能在表演中得到樂趣;所以基本上是「邀請你一起來感受」,添上「第四創作者」戲才算完成,即使有「結論」也是觀眾自己的。

所以小劇場到底是甚麼----小劇場甚麼時候怕人提問了?小劇場到底要不要給答案----放輕鬆點吧,戲好不好看才是重點。

2 則留言:

愛米粒 提到...

喜歡看戲只是很純粹的直感吧。我八月也會去看「何以如是」。看過了再來分享。^^

嘉嘉 提到...

自己唸完一堆理論後,我現在覺得戲好不好看是重點。其他的呴~再說啦!

我們又要加演咧!幫我們宣傳一下咩!

非關評論《陳情令》

我不好玄幻,也很少看腐劇,最怕腐眾銷魂流涎而我平靜無波,那種「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感覺並不好受。聽說《陳情令》很火,打算蹓一集瞧瞧,沒想到五十集完食,還遍點 YouTuber 們的分析視頻及同人二度創作,又追完延伸綜藝及國風演唱會,甚至角色MV也不小心聽了好多首,IP( I...